中新网成都7月30日电 (尧欣雨)如今,“China Travel”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走进中国。四川是文旅大省,文旅资源数量和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入境游持续升温,四川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客流吸引力。今年截至7月26日12时,选择从成都航空口岸入出境的外国人就达82.33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1.8%。其中,享受单免、互免和过境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28.67万余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34倍。
23日至30日,由重庆市政府侨办、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重庆市侨联、四川省侨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四川省侨联、中新社重庆分社、中新社四川分社、重庆海外联谊会、四川海外联谊会等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走进四川,20余家主流华文媒体用笔触和镜头,向世界讲述巴蜀新故事。
7月23日,参加“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的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感受、了解巴文化魅力。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在四川达州,华文媒体一行实地感受了该地“巴文化之源”的魅力。在斯里兰卡《锡兰华音》董事杨诗源看来,达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不少景点之间的路程仍较长,对于入境游而言,如果能够在游玩线路的规划上做好衔接,提升游客体验性和参观效率,将会更具国际竞争力。“作为华文媒体的一员,接下来我也将把四川之美传播出去,邀请更多的海外游客前来‘Sichuan Travel’。”
在四川广元,20余家主流华文媒体于26日联合发布“把蜀道讲给世界”海外华文媒体倡议,表示将以笔为舟、以屏为窗,将蜀道的雄奇与温润、古老与鲜活,化作连通五洲的“文化之桥”,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美丽的中国形象。
本次活动中,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德国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非常惊讶。“我对这次在广元昭化古城体验到的陈氏彩绘彩塑、薛氏糖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很感兴趣,这些可以让我真正驻足停留,去感受、去体验、去欣赏。”
7月26日,参加“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的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城,领略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魅力。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郭纪鹏同时建议,针对海外游客入境游,当地需要多突出自身独特文化、多融入传统文化、多打造一批文化IP。“四川很多地方非常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也会把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带回我的居住国,分享给当地民众。”
“菲律宾的旅行社对翠云廊很感兴趣。”第二次到广元翠云廊参访的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蔡友铭表示,“他们曾多次询问我对这条路线的看法,并正在考虑今后开辟新的旅游路线来这里。”他介绍,最近菲律宾有许多网络红人到四川拍摄,也带动了当地民众前来旅游,“目前菲律宾游客最感兴趣的是大熊猫,建议四川可以多到海外开展旅游推介会,向海外游客推介更多的四川精品文旅景点。”
近期,“古希腊的旅程——希腊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四川德阳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开展。这场展览为中国观众呈现希腊31家博物馆和考古文博机构提供的172件/组希腊文物精品(含9件复制品)。本次“二刷”三星堆博物馆的希腊希中网主编蔡玲感到十分亲切,并购买了一件斯芬克斯的文创。“三星堆虽是一座永久性的本土展馆,却主动把其他文明请进来。观众在展厅里与异域文物面对面,完成一次次‘民心握手’。”她说,这种日常而具体的相遇,正是文明互鉴最生动的注脚,也是“一带一路”最可感的现场。
7月27日,参加“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的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近距离“接触”众多“知名文物”,感受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韩国《世界侨报》摄影部部长冷庚玲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后表示,三星堆在韩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曾通过中文和韩文双语报道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吸引了许多对中国三国时期或古史感兴趣的韩国受众,他们对三星堆的新发现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黄金面具书签、青铜人像盲盒、青铜神树造型夜灯……加拿大天时传媒副社长许鹏此次在三星堆博物馆入手了好几件文创产品,准备自留及赠送给朋友。“这些文创最打动我的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古蜀文明。”
这也是许鹏第一次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他说,三星堆带给自己的震撼远超预期,“当真正站在近四米高的青铜神树前时,那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屏息。这种‘活’的观展体验是图片资料永远无法给予的。”
入境游持续火热的背后,不仅是中国大力推进入境游便利化举措带来的强劲“磁力”,更是四川扩大国际传播释放的无限“引力”。四川丰富的文旅资源,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游客纷至沓来。(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去年以来湖北省铲除非法种植罂粟18万余株
下一篇:
祁连山下甘肃肃南举行丝路大赛马
飞猪推出的AI产品“问一问”,能为用户生成包含图片、商品卡片和景点链接的旅行方案……旅游已成为展示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的...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施仕寨、李珊珊报道:10月28号,在通山县博物馆,一群小小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将历史文物的“前世今生”展...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春节期间,咸宁市博物馆以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和展览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2月19日是传...
此次活动将汉服秀与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金枝玉叶——中国古代贵族首饰艺术专题展”相结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
咸宁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刘念通讯员彭禹希“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咸宁市博物馆,博物馆2012年开馆……”13日早上9点30分,...
通过对镇馆之宝三国时期的宝鼎铜镜以及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钱币、陶器等出土文物的了解,加深了孩子们对故土嘉鱼的认识。
4月7日,来自2000公里外的哈尔滨市书法家袁志亮向市博物馆创作、捐赠的抗疫书法作品——《孔雀来兮》,表达自己对抗疫一线医护...
5月17日,市博物馆在咸宁万达广场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展示咸宁文物保护成果,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为了让更多人...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彭禹希报道: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四批国家。此次评选不仅为我市提高优质公共...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实习生陈斯昊通讯员彭禹希潘灵)1月25日, “《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