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9日电 (梁钦卿)重庆市巫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勇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龙骨坡遗址发掘40周年,巫山将于9月17日举办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对龙骨坡遗址历次发掘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系统总结。届时,来自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9名专家和60余位国内学者,将围绕“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等课题深入探讨。
龙骨坡遗址自1984年发现以来共开展过五个阶段的发掘,前四轮发掘出土了“巫山人”下颌骨化石及门齿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和122种脊椎动物化石。
资料图为专家团队2023年在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黄勇表示,2023年至2024年,龙骨坡遗址开展了第五轮发掘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成果:
一是龙骨坡遗址发现了“新地层”。前四轮发掘表明龙骨坡遗址是一处早更新世早期遗址,第五轮发掘新发现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表明龙骨坡遗址不仅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又有新的人群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二是龙骨坡遗址疑似发现了“新工具”。前四轮发掘出土的均为石质工具。第五轮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骨骼上有疑似人类加工行为。专家推测,古人类可能也使用动物骨骼来制作工具。
三是龙骨坡遗址发现了“新主人”。在遗址第二堆积单元第12水平层发现大量原地埋藏的食肉类动物粪便化石,其中锯齿虎粪便化石是亚洲首次发现,且未发现文化遗物。据此推测,在“巫山人”走进龙骨坡遗址之前,这里曾是食肉类动物的“栖息地”。
9月17日,巫山将举办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还将深入龙骨坡遗址现场考察。同期将出版两本专著,即《龙骨坡遗址发现发掘解析图鉴》《龙骨坡遗址研究论文集》。
研讨会将推进史前遗址系统比较研究,相关学者将立足长江流域,放眼中国旧石器考古全局,发布安徽繁昌人字洞、云南元谋人、三峡地区等考古调查新成果,推进中国史前遗址系统比较研究再上新台阶。
此外,龙骨坡遗址是东亚地区年代久远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是中华远古人类起源的根系之一,为“亚洲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观点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学者将提出人类起源及人类行为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新观点、新论断,推动人类起源的研究。(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体育外卖”走红 便捷背后藏隐忧
下一篇:
有毒硼砂成解压软泥配料 警惕手边的“毒”玩具!
据悉,崇阳白霓、通山楠林桥两个片区的考古调查工作也将于不日开展,届时联合考古队将描绘出更为清晰的咸宁南三县重点区域商...
云梦县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正让沉睡千年的文字焕发新的生命力,持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化研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湖北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健全保护规范,推进研究展示与数字化平台建设,...
汉朝王室从开国的刘邦直至逊位的汉献帝,他们的刘姓宗室留下的诗文,居然全部是楚辞体!
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大家了解了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曾侯乙墓出土音乐文物及其反映的中国青铜时代音乐文化,充分探讨了...
”蟠龙纹盖青铜罍随州市博物馆藏有意思的是这件呆萌的蟠龙盖罍还有几个“兄弟”除了湖北有外辽宁喀左北洞村出土了1件四川彭州...
相关专家称, 4件编钟和此前随州出土的曾国编钟明显不同,却与宜昌万福垴出土的“楚季钟”相近,推断年代介于西周晚期至春秋...
“这个商代铜鼓是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距今约三千多年,是我国仅存的商代兽面纹青铜鼓,就在我们崇阳出土的。为庆祝“六...
1月25日,市博物馆,市民们正在该馆3楼展厅观赏文物——崇阳铜鼓。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凡国栋介绍,赤壁李家林墓地墓葬的营建方式和两湖地区唐墓一致,特别是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