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晨曦笼罩,山间鸡鸣破晓。通城县关刀镇八燕村塘窝山上,鸡鸣声此起彼伏,5万只鸡跑出20栋“豪华”鸡舍,自由奔跑在千亩山林间,构成一幅奇妙的生态田园景象。
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山态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普雄,他用14年时间为养殖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将这片荒山打造成年产值千万元的生态农场。近日,记者走进塘窝山,看新农人郑普雄如何领跑“乡村振兴路”。
回乡创业,“跑山鸡”变“飞翔鸡”
郑普雄祖辈都是农民,骨子里深藏着任劳任怨的可贵品质。初中辍学后,他南下打工,漂泊了16年,做过建筑工人、搬运工,尝尽了生活的辛酸。
2011年,带着在外打工多年的积蓄,32岁的郑普雄携妻儿回到家乡通城县关刀镇八燕村,承包200亩荒山发展种养殖业,将目光锁定在土鸡养殖上。
两年时间过去,日夜奔波,辛苦劳作,郑普雄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赔了8万多元。父亲的质疑、妻子的担忧,像大山一样压在他心头。可郑普雄并没有气馁,主动前往专业的养殖场学习,系统地掌握了鸡的饲养、疾病预防、环境控制等专业知识,并选择了个头小、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江汉鸡和五黑鸡作为养殖品种。
根据产蛋鸡的生理特质,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天然抗病成分用以提高鸡群的抗病、抗菌能力;摸索养鸡的温度、温差、湿度控制方法,渐渐地,鸡的死亡率越来越低……2014年终于迎来转机,郑普雄成功养殖了第一批1000只鸡,卖了15万元,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有向前的毅力,有成功的经验,有养殖的方法……郑普雄一鼓作气,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承包了更多荒山,总面积超过千亩。然而,一个极具挑战的难题随之而来:狡猾的黄鼠狼、毒蛇以及空中俯冲的老鹰严重威胁着鸡群的生存,每天都有不少鸡被捕食,损失惨重。
安装扩音器驱赶、悬挂彩旗吓唬、设置防护网阻拦……郑普雄想尽一切办法为鸡群提供更安全的防范措施,但仍收效甚微,无奈之下他开始了一项大胆的实验:训练鸡飞翔。这并非简单的放养,而是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
在山坡上设置了多个投食点,增强它们的飞行能力;利用看门犬模拟天敌的袭击,训练鸡群的应激反应和逃生技能;选择陡峭的山坡作为“训练场”,逼迫鸡群不断练习起飞和滑翔……如今,那些曾经的天敌反而成为鸡群“健身”的动力。蛇类偷蛋时,常常会被鸡群合力啄死;老鹰来袭,鸡群与之展开激烈的“空战”。鸡群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肉质也更加紧实鲜美。
为了更好地科学养鸡,郑普雄通过长时间学习和试验,研究发明申请了8个专利,其中3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快速分解有机肥加工设备、土鸡饲料加工设备、畜牧用自动喂水器……每一项专利都有针对性地破解了养鸡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让科技为养殖业赋能。
根植生态,“单一型”变“全产业”
2014年,郑普雄注册成立了通城县山态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数万只鸡满山跑,喂养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大面积的鸡瘟。为了安全养殖,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郑普雄先后和省、市农科院合作研发了散养土鸡饲料,与湖北科技学院合作开展了中药饲养的标准化技术研究,以中药饲养方式促进鸡蛋品质提升,全力保证向市场供应高品质的农产品。
郑普雄还在鸡舍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将养殖基地接入互联网,全景式展现生态养殖的过程,把鸡和猪的“生活”晒到自己的朋友圈。这种可视化的养殖方式,让土鸡和土猪迅速成为“网红”。同时,他还借助网络把鸡蛋和土鸡通过中国扶贫网、湖北特色馆、湖北供销网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逐步提升。
郑普雄推出的“互联网+企业(合作社)+农户+视频直播+可追溯”的模式,形成从“生产+销售+用户体验”的消费闭环 ,以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营销能力,打造出具有通城山区特色的“互联网+农业”新模式。
1000亩山地只养鸡,这种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必定存在巨大风险。“在把1000亩荒山全部承包前,我就计划着打造农林牧副渔全产业链生态圈。”郑普雄介绍,当时就想着充分发挥山林作用发展多类经济:山林中养鸡,坡地种油茶,半山腰放养黑毛猪,山顶种植杨梅和樱桃等,山脚下挖池塘养鱼。
如今,荒山变绿林,山顶种满油茶,山腰养殖黑猪、种植果树,山脚下修建鱼塘,养殖草鱼和鲢鱼。郑普雄甚至在果园里搭建了小帐篷,既保护了果实,又为游客提供了采摘体验,形成了全产业链生态圈。
高品质的农产品吸引来了大量的客户,他的土鸡销量每年突破五万多只,生猪出栏近两百头,鸡蛋销量一百多万枚,加上农场其他收益,年创产值突破1000万元。
服务乡邻,“一人富”变“大家富”
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郑普雄致富后始终没有忘记乡邻。为学习更多的农业养殖知识,郑普雄先后前往中央农广校、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地学习取经,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回家乡,向村民传授新型养殖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郑普雄还利用自己“网红”产品的资源和销路,为当地村民推销土特产。合作社通过统一发放鸡苗、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四统一”模式,带动265户发展种植、养殖,并解决销路问题。
2023年,郑普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级专家工作站成立。农场长期聘用多位农户务工,每年支付工资超过10万元。“在这里打工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技术。”关刀镇八燕村六组村民郑普新告诉记者,如今,他通过一步一步发展也拥有了自己的农场。
从一个普通的返乡青年,到现在练就成一身本领,郑普雄先后被授予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得“湖北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从事农业虽然很辛苦,但那是我的终生事业。”郑普雄告诉记者,他将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继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创造更多的效益。
作为一名劳模代表,无论农场有多忙,郑普雄都会抽出时间开展调研活动,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社团组织扶持力度的建议和整合涉农政策资源、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2016年当选市人大代表至今,郑普雄一直在为农民“代言”,他深入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诺言。
刚刚结束的市“两会”上,郑普雄又带着他的 “关于加大力度促移风易俗”的建议走进了会场,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引起了会场的多次掌声……
(记者 刘玉关 通讯员 陈慧君 阮玉洁)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南鄂楷模”陈胜祖 让涓涓之水汇成爱的海洋
4月27日晚,我市隆重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模宣讲暨颁奖典礼活动,为2023年咸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工人先锋号的获...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赤壁长江公路大桥项目经理部主桥工区班组、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生产部-A班、武汉...
全市广大职工要以先进为榜样,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
4月29日, 2024年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在武汉召开。充分反映出1100万荆楚职工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广泛性...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4月27日晚,我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模宣讲暨颁奖典礼活动隆重举行。
如今,已调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的陈芳,工作目标就是成为人力资源专家,为咸宁工行引进、培养、选拔更多人才,为建设新时代区...
据悉,公示时间为2019年1月7日至14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省总工会反映公示对象的情...
“五一劳动奖章”名单胡进先湖北铭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张小双咸宁兴民钢圈有限公司甘余村崇阳县小溪源家庭农场陈槐林崇阳县双...
咸宁网讯通讯员吴杰、程紫蓉报道:2023年12月29日,赤壁市总工会邀请劳模、工匠代表走进赤壁东风路消防救援站,开展“职工大...
咸宁网讯(通讯员吴杰程紫蓉)近日,赤壁市总工会邀请劳模、工匠代表走进赤壁东风路消防救援站,开展“职工大讲堂”暨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