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记者 葛利利 通讯员 陈鲁冰)近日,永安办事处阳光社区的两对父母困惑又无奈,已经成年的孩子不愿就业,宅在家里成了自暴自弃的“啃老族”。心理专家提醒,所有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的问题,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面对“宅男”,家长要敢于放手。
生意失败,他沉溺网络
家住永安办事处阳光社会的陈军(化名),今年35岁,曾是令人羡慕的大学生。12年前,陈军大学毕业后,满腔热血和同学一起创业,开设了一个网吧。
“那时的他很自信,每天忙进忙出。”陈军的继母艾女士说,看到陈军上进肯吃苦,她很欣慰。
原来,陈军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在他2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后来母亲远走再也没回来。继母艾女士在陈军3岁时嫁给陈军父亲,照顾起陈军的生活起居。善良的艾女士将陈军当做了亲生儿子,有求必应,遇到他出错也总是很宽容。
网吧开设了3年后,陈军和合伙人出现了矛盾,双方无心经营网吧,导致网吧最后亏本转让。从那时起,陈军就开始宅在家里不愿出门。“找人相亲他不去,介绍工作他嫌工资低,让他出门都不愿意。”艾女士说,不仅如此,陈军还沉迷网络,除了吃饭睡觉,陈军每天上网不出门。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万一我不在了,他怎么过日子啊!”艾女士说,自己和陈军父亲5年前也离婚了,陈军父亲净身出户,连儿子都没要。她想赶陈军离开,或者自己离开,但又害怕他饿着,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
艾女士也曾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帮忙协调,但陈军总是将人拒之门外,我行我素。艾女士说,如今陈军太过“宅男”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眼高手低,他窝家啃老
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吃饭、上网玩玩游戏、找朋友聊聊天,这就是李程(化名)一天的生活。24岁的李程和陈军一样,也是阳光社区里有名的“宅男”,而他为什么“窝”家里不出门呢?用邻居的话说,孩子有些“眼高手低”。
李程的家庭条件尚可。李程的父母中年得子,对这个宝贝儿子爱护有加,吃的用的只要李程一句话,立即满足。李程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宅家里不愿出门。
“起初,他也打过几份工。但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工作累,要么嫌没有前途,总之每份工作都做不到3个月。最快的10天就辞职不干了。”李程父母介绍说,因为频繁跳槽,李程渐渐丧失了对工作的信心,干脆“窝”家里,当起了“啃老族”。
“不是我不想找工作,而是现在根本没有适合我的工作。”面对家人、亲戚的质疑,李程理直气壮地回复。由于天天呆在家里,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李程变得越来越沉默。李程父亲说,他们想和儿子好好谈谈,但儿子每天根本说不了几句话,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玩电脑,沟通越来越困难。
社区:父母溺爱造成孩子“啃老”
“我认为造成他们这样的原因,是父母舍不得放手。”阳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她与这两个家庭的接触中发现,这两个男子就是生活条件太好了,没有责任心,不愿积极主动面对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她前往陈军家协调时,一进门陈军就把她们往外赶。显然陈军是有羞耻心的,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因为艾女士的长久溺爱,太过“惯”陈军了,让陈军选择像躲在家里回避就业问题、回避激烈的竞争;或觉得工不工作无所谓,在家能多呆几天是几天。
社区工作人员说,她去调解时,发现两家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孩子总是习惯了做“大爷”,享受一切。她建议,两家父母最好将孩子“请”出门,逼着孩子找工作。在孩子重新步入社会初期,还要通过鼓励、干预等方式,帮他们树立信心。
专家: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多数是家庭的‘宠儿’,过惯了顺风顺水的日子。刚踏上社会,遭遇了挫折就选择逃避,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而他们认为‘家’是最为安全的港湾,所以选择啃老度日。”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老师边素贞如是说,家长遇此情况,要多鼓励支持,更要敢于“放手”。
边素贞说,从这两个案例来看,出现这种落差首先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错误。“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太过于顺从,没有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和自理能力,让孩子有依赖心理。”边素贞提醒,家有“啃老族”的家长,应特别重视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在孩子无助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还要告诉孩子,父母不容易,要懂得感恩回报,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困难与挫折是暂时的,只要确定好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机会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对于陈军的案例,边素贞则建议,陈军这么长时间没有摆脱消极状态,就应该前往专业的心里咨询医院进行检查有没有心理问题,重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动手能力。也可以继续向朋友圈寻求帮助,多多与朋友交流和学习工作经历等等。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