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量血压、免费测血糖、免费做保健按摩……当你在街头看到一些“白大褂”们宣称“免费”治疗时,你信吗?可社区里的老人信了。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免费体验:老人买个按摩仪花了万元
“以前每天早上我都要去排队做治疗,效果真还不错。”今年62岁的汪婆婆家住咸安某社区。前不久,她所在的小区内出现了一位打着免费做保健按摩的“白大褂”为居民服务。
由于好奇,汪婆婆也随着邻居去体验。这时,一位“白大褂”拉住了她:“您老有没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啊?可以试试我们的保健按摩,都是免费的,不要钱。”
在“白大褂”的热情邀请下,汪婆婆接受了一次按摩。汪婆婆感觉很舒服,接下来便又去了几次。后来,她发现所谓的免费并非“免费”。“白大褂”每天都会给他们推销一种按摩仪,价格近万元一个。最后,汪婆婆经不住劝说,买了一个,发现用了之后效果根本就没有“白大褂”说的那么神奇。
不仅只有汪婆婆遭遇这种事情,南大街社区的刘爹爹也遇到了这样的“温柔陷阱”。 刘爹爹去宏大市场买菜的时候,发现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在菜市场门口拉着老人们免费量血压和测血糖。经受不住他们的热情相邀,刘爹爹也进去尝试了一下。
“很专业,测的血压、血糖还能电脑看图。”刘爹爹说,看完图后,他被告知血管堵塞,需要服用一种保健药品来疏通血管,价格是500多元一瓶。刘爹爹二话没说,掏钱付账。结果回家后,儿女们上网一查,发现他上当了,再去找“白大褂”已经不见了踪影。
记者调查:“包治百病”,价格不菲
小区内真的有这种免费治疗吗?他们的目的到底是免费为居民服务,还是推销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呢?昨日上午,记者在汪婆婆和刘爹爹的指引下,在咸安街头和宏大市场附近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确实有一家打着免费量血压、免费测血糖、免费做保健按摩的按摩器材店。
记者进入店内,由于临近中午,店内并没有看到老人,只有一张按摩器材。看到记者,工作人员说,免费项目只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并不针对年轻人。如果要按摩保健或者拔火罐,需要40元一次。当记者表示为家中老人来考察时,工作人员态度一下子变得热情起来:“这款治疗器可治疗脑血栓,类风湿、妇科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病痛,几乎是身上有病用了这个治疗器,通通‘器到病除’。”
“每天都会有很多老人来体验,因为我们是中国驰名商标。所以也有很多老人体验过后购买。”工作人员表示,她本人也通晓医理,可以辅助老人治疗,老人体验后就可购买器材回家使用。他们售卖的电位治疗器,价格在9000元左右,每人每天可免费治疗30分钟。
社区:避免被骗,子女应多孝顺老人
为何多是社区退休老人会上当?采访中,咸安永安办事处三元社区综治主任殷桂芳称,三元社区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接到居民反映后,社区干部还一起到体验点去体验,结果也被要求购买500多元一瓶的保健品。
“他们推销首先以免费义诊或者送点小药品、小礼物来吸引老人们关注,然后打出温情牌抓住老人心理,最后就推销他们的产品。”殷桂芳说,等到保健品一卖,他们就会立即撤走,再想找人也难了。殷桂芳提醒:儿女们应该多关心一下老人,多带老人上医院检查,不要轻信街头保健品。
温泉办事处桂花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晓丽表示,他们社区也曾出现过老人受骗的情况。她认为,“白大褂”能成功骗取老人,主要是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推销员抓住老年人的心理,拉近与老年人的关系,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的保健品。老年人防范意识不强,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她认为,作为儿女,应该多孝顺家里的老年人,给他们提供更多关爱。
南昌路社区主任程晓华说,他们社区曾经也有推销员向老人推销保健品等,但是老年人“买账 ”的不多。老年人居住小区都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平时锻炼的老人业余爱好比较丰富,家里子女关心得多,这些老年人就不容易轻易就相信推销员的谎话,不容易上当受骗。
部门:监管困难,需及时举报
对于此类所谓的保健产品,是否能够查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局长陈志军介绍,他们每年都会接到多起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案例,由于推销员流动性太强,监管也比较困难。
陈志军说,那种“白大褂”往往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对老人甜言蜜语、嘘寒问暖,打出“温情牌”,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的“保健品”和器械。多数老年人当发现自己上方受骗后,才会找他们,没有找到才会举报;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后自认倒霉,他们大多维权意识比较淡薄。但是,市民如果发现没有任何经营许可证、又是“三无”产品时,可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市工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选购保健食品时应注意查看有无标志,保健食品的标识是一个蓝色的帽形标志,下面有“保健食品”的字样。另外,查看批准文号,如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产品,应标有“药准字”、“药健字”批准文号;具有保健、预防作用的,应有“卫食准字”的批准文号。同时,还要注意选择购物场所,尽量选择实体店购物;购买后必须索取发票,以防出现纠纷时维权无据。(记者 葛利利 吴青朋 )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