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恬 特约记者 朱燕林
通讯员 卢可馨
8月26日中午,咸安区永安街道三元社区兴旺家园小区内,居民吴女士推着电动车来到楼下。她熟练地将充电插头插入一个白色方形装置,屏幕上立即跳出“充电中”的提示。
“以前从楼上拉根线充电,下雨天提心吊胆,现在用自家电,充满自动断电,不仅安全,一年还能省下好几百块钱。”她指着身旁的电动车充电装置感慨道。
这个被称为“充电小盒”的装置,正是我市化解电动车安全隐患的关键,通过直连居民电表、智能断电等功能,居民充电成本降低50%、充电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破解飞线困局
兴旺家园的蜕变始于2024年的一场“社区议事会”。三元社区党委书记刘颖竹至今记得,当时居民们围坐在会议室,为充电难题吵得面红耳赤:“装充电桩要交服务费,一个月几十块,老人哪负担得起?”“私拉电线又不安全,总不能天天提心吊胆!”
这个建成于2008年的老旧小区,曾因1506户居民的电动车保有量激增,沦为“飞线充电”的重灾区。最高峰时,楼体外墙上悬挂着上百条电线,如“空中蜘蛛网”般垂落。
转机出现在2024年3月份。三元社区联合消防、住建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经过3个月调研,提出“业主出资+政府补贴”方案:居民按比例分摊部分费用,政府补贴硬件成本,消防部门全程指导技术标准。
“充电小盒”的设计堪称精妙:采用防水塑料材质,通过专业电工从楼栋电表箱引出独立线路,每个车位配置1-5个接口,居民通过对应序号插头连接自家插座。第三代产品新增智能断电功能,当检测到电池温度异常或充电超时,系统会自动切断电源。
“现在充一次电只要7毛钱,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吴女士算了一笔账:过去使用商业充电桩,每年需花费380元,如今仅需150元。
然而其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7月,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200多名业主中竟有40%反对。“有人担心破坏房屋结构,有人觉得安装麻烦。”社区网格员陈颖说。
工作组逐户走访,用数据说话:改造后停车位增加30%,火灾风险下降90%。
最终,小区利用闲置空地新建300平方米充电区,安装174个“充电小盒”。如今,居民不仅主动参与维护,还自发制定《充电公约》:禁止占用他人车位;充电车辆需登记车牌。
筑牢安全防线
与兴旺家园的“小改造”不同,新建小区咸宁中建之星的充电区更像一座“微型交通枢纽”:588个充电位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15米设置防火隔断墙;入口处的“智能道闸”只允许断电车辆进入,超时充电自动断闸。
“电梯阻车系统是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物业负责人王经理打开监控后台,屏幕上跳动着每辆车的“健康档案”——电池温度、充电时长、故障预警等信息一目了然。
去年,一位居民试图将电动车推进电梯,系统立即触发警报并向其发送短信:“您携带的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请立即退出!”
政策层面的“硬要求”更筑牢了安全底线。市住建局明确规定:新建小区承接查验时,未100%预留充电条件的不予验收。这一“前置门槛”倒逼开发商将充电棚、消防设施纳入规划。去年,全市新建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从35%跃升至100%。
在咸宁中建之星小区地下车库,记者看到充电棚采用A级防火材料建造,顶部设置自动排烟系统,每个充电位配备独立烟感报警器。消防部门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建设规范》显示:充电棚耐火等级需达二级,充电线路需穿金属管保护,相邻车位间距不得小于0.5米。
“这些标准比国标更严格。”咸安区消防救援大队工程师李峰介绍,我市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新增“电池健康检测”“智能断电响应”等7项地方指标,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织密防护网络
电动车的安全治理,既要“管车”“管桩”,更要“管人”。
2024年起,我市发起“满电回家”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建充电棚。金仕达医疗公司将厂区停车棚升级为智能充电站,配备218个插座和“电池体检站”——通过红外检测生成健康报告,避免因电池老化引发火灾。
“员工日均通勤21.5公里,我们设置‘经济充’‘快充’选项,既满足需求又防止过充。”企业安全部负责人说,此举使厂区周边社区充电压力下降40%。
目前,全市264家企业建成335处充电点,日均超9000台电动车实现“满电回家”。
市场整治同步推进。市市场监管、公安、消防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查非法改装、销售超标电池等行为。
2024年8月,咸安区查处37家违规门店,查扣问题电池1200余块。“以前有人为跑更远而偷换大容量电池,现在不敢了——查得严,处罚重。”一位电动车销售商坦言。
为了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社区网格员定期入户宣传,通过“火灾模拟实验”直观展示飞线充电的危害;学校将安全充电纳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家庭的“监督员”;物业推出“充电积分”奖励,规范充电可兑换生活用品。
“现在居民见面都会提醒:‘别飞线啦,楼下充电更安全!’”刘颖竹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电动车火灾起数同比下降56.5%,未发生亡人事故;老旧小区居民年均充电费用从380元降至190元。
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康成平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梯阻系统全覆盖,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惩车辆非法改装行为。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安整治夜间噪音 为开学季营造安静环境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通讯员谌胜蓝、汪依、夏韵星报道:1月25日,在咸宁马桥充电站,从事物流行业的朱先生正在为电动车充电。近...
据悉,我市现有96个充电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区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市民出行充电也越来越方便。
城东雅园小区新建的电动车充电桩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周阳通讯员陈厚润)“小区居民楼外电动车充电乱牵乱搭的电线全部得...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李攀龙报道:最近,智能共享充电桩首度现身赤壁城区,给市民们带来不少方...
10月12日,咸安区检察院召开电动车规范充电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就辖区内因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导致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损害社...
“有了电动车充电桩使用,终于可以不用再提心吊胆的‘飞线充电’了,感谢东街社区为我们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第一时间对接电力部门,结合小区实际,对有符合要求的小区免费建立充电桩,目前已有18个小区建设充电桩41...
咸宁市邮政配送车也将全部换成电动车,咸宁供电公司计划每个县设一个一机两枪充电桩,打造咸宁绿色物流配送系统。
下一步,崇阳县检察院将持续跟进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高启胜表示,在做出样本后,咸宁城区将有计划地推广充电场站,进一步缓解停车难,为新能源车充电提供便利,倡导绿色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