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赟 图/毛亚轩
过去,春运让人联想到的是,老旧简陋的绿皮车,无处下脚的车厢,刺激扑鼻的各种味道,嘈杂的各地方言以及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的乘务员餐车。即便如此,仍然还是有人买不到票、上不了车。这时候,“走得了”是所有返乡人心中亟待落地的大石。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铁路出行的舒适度逐年得到改善,人们对春运的关注也从“走得了”,变成了“走得好”。在众多的乘运方式中,高铁尤以高速度和舒适度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
2019年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正值小年。下午2时许,记者在武广高铁咸宁北站看到,不少返乡的旅客,带着大包小包,静候在候车区。车站前挂着数盏大红灯笼,隔着老远,就能感受到春节临近的喜庆。或似这抹春意,让旅客们的近乡情怯缓和了许多。
车站入口处,新式实名制核验闸机很是显眼。拿出二代身份证,放入核验区,面对摄像头,屏幕显示核验成功,便可以进站候车了。“真新鲜,几秒钟就可以进站,比以前方便快捷多了。”前往武汉的旅客陈女士不由点赞。
站内,身穿橘色马甲的“小橘灯”志愿者分布在车站的各个角落,为旅客们提供服务。有的提供乘务信息,有的帮忙检票……
“现在春运最大的感受就是乘车环境变好了,候车厅有空调,还有人脸识别,卫生间也干净,车厢里面有充电口,免费wifi,手机也不用担心没电了。”看着乘车环境发生了大变化,从深圳回乡的旅客褚先生感慨道。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春运服务在不断完善,正向着平安和顺畅的目标迈进,而这离不开铁路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春运旅客从过去的“走得了”到现在的“走得好”,正是全社会与时俱进的见证。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