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3D技术将8块碎片复原成编钟 父子联手修复 青铜重焕新生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4-01-19 15:04

曾侯與编钟出土时残破严重,仅剩8块碎片。

曾侯與编钟的三维设计模型。

修复后的曾侯與编钟。

方晨正在焊接曾侯與编钟的补件和残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约100年,只剩8块残片的曾侯與编钟如何复原?已知最早的皮甲胄,修复面临哪些难题?1月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湖北省博物馆,35岁的文物修复师方晨缓缓打开话匣子。14年前,他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青铜器保护的行列。一副眼镜、一身白褂、手拿工具,方晨在父亲工作过的工作台上,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清理、加固、上色……同样的步骤重复无数遍,每一步都要一丝不苟。

父子携手 曾侯舆编钟重焕新生

方晨的父亲方国荣是湖北省青铜器修复专家,1980年进入湖北省博物馆,曾在历次曾侯乙编钟复制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

“小时候,我经常到湖北省博物馆看父亲工作,那时就觉得很有意思。”2009年,方晨跟随父亲学习修复技艺。从兴趣到职业,耳濡目染中,方晨从严父身上学到了严谨和敬畏——在尊重文物原貌的基础上,赋予它们“新生”。

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流连忘返。其中,纹饰华美、工艺精湛的青铜礼器、兵器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很多人都知道,文物出土时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正是文物修复师的“妙手回春”,让它们如当初般呈现于公众。

2009年,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湖北随州,关于曾国的考古新发现——曾侯舆编钟重见天日。曾侯與编钟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约100年,距今约2500年,其中2号甬钟是全套曾侯與编钟里最大、最重的一只,可惜出土时已残破严重,仅剩8块碎片。

方晨回忆,当时缺失的部分占据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二,残片重量大,固定困难,如果缺乏有效支撑,转运、展陈时极易再次断裂。同时,这件半人高的“大家伙”上还有复杂繁多的纹饰,比对复原同样极费工夫。2019年,他们父子携手接过任务,方国荣确定了这次修复编钟的技术路线——通过三维扫描、3D打印技术,并结合熔模铸造等传统技艺,还原严重残缺的文物。对于方晨来说,这是接过父亲“接力棒”后,最重要的青铜器修复任务之一,曾侯與编钟沉重庞大,意义非凡,更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尽管编钟缺损严重,但好在有另一件1号甬钟可供参考。在父亲的指导下,为求精准,方晨反复对编钟残片的数字模型进行改进。为了精细复原编钟纹饰,采用3D打印模型补全纹饰、铭文。复原后的编钟体重达150多公斤,为了支撑起沉重的编钟,方案在编钟补配件内壁设计了横竖交错的支撑梁。为了搬动编钟,方晨和父亲时常汗透衣背。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件曾侯與编钟的修复耗时2年,历经修复工艺设计、三维扫描残片、3D打印补配塑型、模型修整、翻制蜡模、熔模铸造、拼对焊接、打磨做旧等流程,焕发千年前的丰姿。

秉承匠心 不能一味求快求新

在方晨的工作室内,一件用纸壳拼接的甲胄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方晨介绍,这是一件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春秋早期曾国墓地甲胄的纸样,目前正在对原件的漆质残片进行拼接复原,才特地制作了这件“纸样衣”。

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公墓”,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其中出土的精美漆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方晨正在研究的这件甲胄便是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

“这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皮甲胄。”方晨解释,下葬时甲胄是一摞一摞有序摆放的,但由于盗墓者破坏,甲胄碎片散落在墓中,原有的位置关系已经无从得知。言谈至此,方晨十分痛心。尽管甲胄的皮革部分已经全部腐烂,但皮革表面的漆壳仍然保留了甲片的外形。复原它将为中国古代兵器演变史的研究提供实物依据,意义重大。

方晨小心托起甲胄纸样介绍,这项复原最大的难点,在于找到每一块甲片对应的位置。他手中的每一小片单独的纸样,都是根据原始皮甲片漆壳1比1勾画剪裁而来。为了弄清它们分别处在身甲、袖甲和裙甲的什么部位,他比对曾侯乙墓出土人甲进行复原;考虑到实际穿着效果,方晨常常身着纸样当模特,在活动中不断调整甲片缀连的合理性。

这个项目从2021年做到现在,仍没有结束。方晨说,要使原皮甲片漆壳和残碎片能有依附、能受力、能编缀,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制作一整套与原皮甲片形状完全一致、能承受一定重力的托片,来代替原来的皮胎部分。再使用具有可逆性的胶黏剂,将皮甲片漆壳黏附于托片之上,依序连缀甲片,完成甲胄复原。

“我们在托片材质上做了很多尝试,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方晨坦言,这些文物跨越千年,承载着历史的荣光,因此,修复工作一定要秉承匠心,经过科学严格论证,不能一味求快、求新,“我们会不断寻找每一件文物最适合的修复方式,尊重历史,修旧如旧,让文物重新绽放光华。”

(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来袭!湖北农作物低温冻害风险较高 需加强防范
下一篇: 全省首笔外币跨境电子缴税业务在光谷落地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