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一级文物!长江上她的背影震撼75年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4-05-15 14:5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也是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
长江网发起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
系列新闻直播活动
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感悟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
来自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
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的
40余家网媒联动直播

长江上“最美背影”震撼75年

位于南京的渡江胜利纪念馆,有一张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的珍贵历史照片,照片上的小姑娘正在奋力摇橹,她留着乌黑大辫子,背影窈窕,飒爽英姿,犹如一尊凝固的雕塑。

渡江胜利纪念馆收藏的《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记者吕诗文 翻拍

这张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珍贵照片,“讲述”了支前船工不畏艰险将人民解放军运送渡江的故事。照片原件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为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邹健东,拍摄于1949年4月22日傍晚,拍摄地点为江苏镇江市扬中北夹江岸边。

当时,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位“最美背影”的大辫子姑娘是谁,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更是寻找不辍,50年未果。

5月11日下午,直播第3场带领全国网友“云参观”位于南京的渡江胜利纪念馆。讲解员杨卉卉介绍,1999年4月,即南京解放50周年,江苏卫视在播放大型纪录片《风雨钟山路》宣传片时,这张照片正好被照片主人翁的女儿看到,终于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

经江苏镇江扬中市党史办再三核实,确认随丈夫迁居到江苏吴江县的颜红英就是照片上那位“背影小姑娘”。

邹健东闻讯喜出望外,激动地邀请颜红英到北京做客。

1999年5月22日,在扬中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颜红英来到了北京,见到了《我送亲人过大江》的拍摄者邹健东。这时,距离当年拍摄那张照片的时间正好50年。

“背影小姑娘”是整个渡江战役中人民群众踊跃参战、奋勇支前的一个缩影,生动见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寻找,演绎了一段“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传奇佳话。

颜红英被找到后,镇江市以她的事迹建立了“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展馆并塑立了雕像,展现了镇江人民的英勇无畏及军民鱼水情。

这张照片当年震动中外

渡江胜利纪念馆收藏的《露宿街头》照片。记者吕诗文 翻拍

在上海梅雨绵绵的街旁路边,解放军战士头戴军帽、衣不解带,齐刷刷地躺在阴冷潮湿的水泥地上,步枪靠墙倚放着,有的机枪手睡着了仍紧紧把武器抱在怀里……

这张拍摄于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的照片,由新华社公开发表后,顿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多家媒体转载刊登。有人将其称之为解放军送给上海市民的“见面礼”。

这张照片原版现珍藏于军事博物馆,作者为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分社摄影组组长陆仁生。

渡江胜利纪念馆公共服务部主任潘迎在直播中。记者吕诗文 摄

渡江胜利纪念馆公共服务部主任潘迎在直播中介绍了馆藏的这张经典照片《露宿街头》:解放军有非常严明的军纪,要求战士在解放、接管城市期间不允许入民宅。解放军攻打上海时,每个干部战士都对总前委制定的《入城守则》熟稔于心。

据知情人士回忆,当时天降大雨,住在街道两边的老百姓看着淋雨的解放军战士非常痛心,纷纷邀请他们进家里避雨,但是战士们都拒绝了,坚决执行不入民宅的命令。

“紫石英”号军舰事件:
    标志着西方列强
    对中国“炮舰外交”的终结

“1949年4月20日,长江北岸,就在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渡江的节骨眼上,突然发现一艘英国的护卫舰驶进长江江面,并由此引发炮击等一系列事件。”时任第三野战军23军政治部副主任符确坚之女符丽娅,在第2场直播中讲起渡江战役的一段历史。

时任第三野战军23军政治部副主任符确坚之女符丽娅在直播中。记者吕诗文 摄

这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护卫舰,该舰罔顾解放军早已发布的撤离公告,悍然驶入前线预定的渡江江段,我23军在军长陶勇的果敢指挥下,我炮兵奋勇还击,使英军护卫舰中弹受损,击毙其舰长,重伤其副舰长,迫使“紫石英”号升起白旗,为渡江作战扫清了障碍。

人民解放军对英国海军挑衅行为的坚决回击,粉碎了其武装干涉的图谋。鸦片战争以来,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主权一步步沦丧,中国内河航道上,外国军舰耀武扬威,种种暴行罄竹难书。

“然而,时代变了,西方列强的对中国的‘炮舰外交’再也行不通了。”符丽娅说,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一百多年前那个没有尊严、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而是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国家,什么“炮舰”和“制裁”,都吓不倒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渡江特等功”奖状
    75年后才公开

在炮火纷飞中率先冲锋,中弹负伤后仍坚持护送战士上岸,获得“渡江特等功”荣誉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默默工作几十年……4月18日,在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之际,随着后人将“渡江特等功”奖状捐赠给位于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无为市陡沟镇一位名叫王德金的人深藏了75载的英雄事迹才广为人知。

“这是目前已知全国范围内馆藏渡江战役文物里唯一的‘特等功’奖状。”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说。

4月20日,首场直播在渡江战役出发地之一的安徽省无为市泥汊镇的长江边开启,记者随王德金外孙王玉斌及渡江战役纪念馆特级讲解员石慧乘坐轮渡过江,到达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板石矶,一起重温英雄壮举。

“渡江特等功臣”王德金的外孙王玉斌等后人在直播中向全国网友讲述当年先辈们划船支援解放军渡江的故事。记者吕诗文 摄

直播中,王玉斌讲述了外公王德金参与渡江战役的过程:

1949年4月20日夜晚,渡江战役打响,以王德金为首的三艘船,冒着枪林弹雨,率先划向江对岸。

船过江心时,遭到对岸板子矶暗堡里的机枪猛烈射击,突击船队处于被动挨打局面,船上的几名爆破手和王德金都中枪负伤。

王德金冲到船头,双膝往船板上一跪,用双肩托起机枪架,大吼一声:“给我狠狠打!”子弹呼啸着从王德金头顶上飞过,敌军碉堡火力霎时被压制减弱,渡船得以急速前进。

就这样,王德金不顾伤痛,咬牙坚持把解放军先遣队16名战士送上对岸,率先登陆板子矶。当夜,王德金一连往返6次,先后运送渡江部队指战员200余人。

渡江战役胜利之后,王德金荣获“渡江特等功”和“渡江先锋”称号。回到家乡后,他依旧行船谋生,1958年担任过人民公社养猪场场长,1966年调入田桥公社鸡鸭孵坊工作,到78岁高龄才退休。直至他1991年去世,那张“渡江特等功”的奖状究竟放在哪里,家人都不得而知。2000年左右,儿子王以朋将老家的泥土房翻修时,发现房梁上藏有一相框,相框里有一张报纸,报纸中夹着的就是那张“渡江特等功”奖状!

    “把船工的秧先插下去,
    不让家属饿肚子”

“船工家里的一切困难由部队方面负责解决,生活无法维持的实行救济,不让家属饿肚子,没有劳动力的实行代耕,保证把船工的秧先插下去,保证插得好,招呼得好,如果将来船工的收成不如人家,保证补齐。”

5月8日,在位于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第二场直播时,在渡江战役中任解放军三野24军71师参谋长刘盛起之孙、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二分院院长刘家铭,依据爷爷生前的回忆和74年前编印的《渡江战役总结》,独家披露了渡江战役中许多珍贵史料,书中记录了渡江部队在动员船工支援时的这条硬性规定。

刘家铭向记者展示24军于1950年1月编写的《渡江战役总结》。记者吕诗文 摄

刘家铭解释,渡江作战,船只为要。渡江部队从3月中旬开始,就进行船只船工的组织动员工作。船工支援前线,难免会耽误他们家庭的生计,部队细致周到地考虑到船工的实际需求,不仅给船工发工资,还帮忙解决船工的家庭困难。船工们因此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就把船只集中起来,听从部队调用。

“船工们下到部队以后,感受到了如同回家的氛围。”刘家铭说,书中写道,70师有许多干部战士给船工送衣服、送鞋子;213团还把地方慰劳送来的80斤猪肉拿去慰劳船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总结》生动印证了这一论断,该书启示我们,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革命事业便会无往而不胜。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刘家铭说。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青春AI大地:湖北首部乡村振兴主题微短剧《落花生》重磅启程!
下一篇: 国际家庭日|“急!妈,快打钱!”中国最早的家书在湖北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