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看!“新”潮澎湃的湖北

来源:长江云新闻 时间:2025-03-05 11:1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是核心引擎。湖北作为科教大省,正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将创新打造为最鲜明的底色、最强劲的动力。从光谷实验室的前沿突破到“湖北造”人形机器人的惊艳亮相,从全球首创心肌旋切技术的国际领跑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落地,创新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符。

搭建科技力量矩阵 筑牢原始创新根基

这五年,湖北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了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这一体系不仅为湖北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也成为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

在湖北光谷实验室,记者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看似透明没有颜色的液体,在相机的镜头下,却出现了深浅不一的颜色。为什么相机能穿透介质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真相”?原来秘密是相机搭载了湖北光谷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胶体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

湖北光谷实验室胶体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副研究员刘宇轩介绍,这项自主研发的“视觉芯片”,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量产后制造成本有望降至传统产品的1%。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湖北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坚能力,也为国产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强大脑”集聚 科研实力硬核攀升

湖北的科技创新离不开“最强大脑”的支撑。目前,湖北拥有82位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四。这些顶尖科学家带领团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不断突破,推动湖北近五年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稳居全国前五。

2024年,湖北科技创新再创佳绩: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湖北主持完成的19个通用项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获奖数居全国第二,创历史新高。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湖北对科研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从0到1”突破 抢占新赛道制高点

在京天博特,一台名为“小天”的机器人正执行着外卖配送任务,往返500米的距离,“小天”机器人用了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取餐。只见它灵活轻松避开道路上的障碍物,抬手、取餐、转身,动作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不仅能够听声辨位,还能精准分清东南西北向,据了解,“小天”的最快行走速度可达每小时30公里,是目前全球关节扭矩最高、定位最精准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这背后依托的,是湖北省珞珈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他们给机器人“补大脑”,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让机器人理解人的意图,实现人机对话。同时,以北斗导航为切入点为机器人装上“小脑”,通过装配多源传感器,加装室内导航系统,让室内定位精确到厘米级,更加精准。武汉大学湖北省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湖北珞珈实验室教授郭迟介绍,机器人实时感知环境并作出决策的时间在100毫秒以内,最高甚至可以几十个毫秒内完成避障。今年上半年机器人的时空脑就会真正落地,来支撑全国乃至全球的机器人顺利完成导航任务。

湖北在科技创新中不仅注重“跟跑”“并跑”,更勇于“领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湖北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身高180厘米、能搬运80斤重物的“劳动者”;拥有灵巧双手、可实现抓取和聊天功能的“天问”;能微笑、实现表情交互的“神农”和“荆楚”。这些“湖北造”人形机器人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湖北的创新能力。

此外,聚力新突破:“卫星通导遥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蓄力新赛道:“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AD1000”等首款首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勇闯无人区:“玉米籽粒脱水分子机制”等一批基础研究难题被一一攻克。湖北在这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果转化“关键一跃” 打通实验室到产线的壁垒

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一跃”。湖北通过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2024年,湖北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7%。

在东湖科学城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平台,以成功转化的全球首创的心肌旋切技术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偶然看到商贩削菠萝的动作——刀从中间刺进果中,边旋切边,利落地将中间多余果心抽拉出来。这项在生活中看似平平无奇的细节却让他产生了灵感,但是如何把创意变成产品,把产品落地实际应用。东湖科学城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平台找到了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帮助魏翔完成转化。

湖北省创新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朱湘涛介绍,现在这项全球首创的心肌旋切技术不仅让500多名肥心病患者在湖北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还达到了100%,甚至吸引了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权威专家前来学习,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创新科技研发生态 激发科研活力

湖北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创新生态的支撑。2024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408.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位居全国第三;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19%,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湖北还打造了被称为“科创淘宝”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只要科创企业需要任何科创资源、科创服务都可以一键下单,平台信息可以AI智能匹配,供需对接实现“一键撮合”。

五年来,湖北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科技创新贡献了“湖北经验”。未来,湖北将继续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产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荆楚大地,一个个创新成果正向着转化而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不断攀高逐新。

长江云新闻记者 祝如月 谭思为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襄阳,逐梦万亿攀高峰
下一篇: 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匠心铸就品质 人才驱动未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