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成功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等。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遗迹最丰富的夏代和商代早期遗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城垣、宫殿基址、贵族墓葬及大量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揭开了探索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序幕,曾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13年至今,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围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开展持续性考古工作。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十年逐一城,相关考古发现颇为丰富——
杨家湾地点的新发现震惊考古界。一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石构遗迹首次出现在长江流域的夏商遗址中,开南方地区夏商时期大型石构建筑研究之先河。其巨大的体量和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进一步证明了盘龙城在长江中游的中心地位。
在小嘴地点发现一处铸铜手工业作坊,系在夏商都城之外首次发现,展现出制范、浇铸、冶炼、修整铜器等整个生产流程,进一步实证盘龙城能够铸造当时属于高精尖科技的青铜容礼器。
多年考古发掘还揭示了盘龙城城市聚落变迁,展现长江中游早期文明进程。科技考古团队首次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的整体地形地貌,不仅揭示这里曾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对认识长江水文变化、古今聚落选址也提供了重要资料。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介绍,累年的考古工作揭示出盘龙城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盘龙城是夏商王朝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开启了古代中国中央——地方国家治理模式;盘龙城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推进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其背后蕴含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文明互动交流,深刻影响了早期中国的文明进程。
研究认为,鼎盛时期的盘龙城控制了长江中游甚至更加广阔的地区,这一区域发现的大批早商时期聚落,都与盘龙城保持密切关联。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认为:“距今约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今天的武汉是我国新一线城市之一,盘龙城在当时是贸易枢纽、中转站,与今天武汉九省通衢的地位非常相似。”她表示,考古发掘及学术科研成果支撑博物院馆藏陈列,下一步将继续研究探寻遗址内涵,溯源长江文明发展。
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在业内有很大影响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本地小龙虾开启集中上市期,最佳吃虾季早早到来
下一篇:
王忠林与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座谈 深化合作 共同开辟更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田野集团总经理李朝曙介绍:“项目的建设,可以作为田野乡村公园4A景区的亮点景观,充实旅游、研学核心元素,擦亮文旅品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武汉市属文博场馆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均正常开放。
截至目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赤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547处,大湖咀遗址入选“2022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新店土城遗址被...
咸宁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刘念通讯员彭禹希“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咸宁市博物馆,博物馆2012年开馆……”13日早上9点30分,...
6月1日,市博物馆与咸宁万达广场共同举办了一场考古小课堂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咸宁考古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
赤壁市将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虚心学习,用情用心用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快推动大湖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程二春报道:近日,武汉大学图书馆向崇阳县雪艇图书馆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图书1500余册。 崇阳县...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程二春报道:近日,武汉大学图书馆向崇阳县雪艇图书馆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图书1500余册。 崇阳县...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袁灿24日,武汉大学与市政府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就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通讯员马成、夏晶晶报道:16日,我市联合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市河湖长制专题培训班在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