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茶采收加工季,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镇樟桂岭村的茶叶加工车间内,两条30米长的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从杀青、揉捻到干燥,144台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系统协同作业,将鲜叶转化为高品质干茶。这一幕,正是茶叶加工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在传统茶叶加工车间,工人需时刻关注温度、时长等参数,凭借经验把控茶叶品质。然而,智能化生产线不仅实现了加工过程的精准控制,更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樟桂岭村的嘉安茶业初制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工人将鲜叶送入自动化上料口,智能分拣系统随即对鲜叶进行精准“体检”,通过皮带上送至杀青机内。
“过去,茶叶加工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品质波动较大。现在,通过这套自动化设备,我们可以实现恒温杀青、精准揉捻,最大限度保留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嘉安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程文振介绍,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标准化程度,更推动了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有了这套价值360万元的数字化智能生产设备,仅需2名工人,每天2小时就能将1万斤鲜叶加工成2000斤干茶。等到夏茶生产高峰期,预计每天能加工2万斤干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人工成本降低了一半,产量提高了一倍。”程文振算了一笔账。
为保障嘉安茶业生产需求,宜都市王家畈镇政府还投入7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协调供电部门架设专用线路,让“一片叶子”的科技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飞跃,更实现了产业生态的优化。以春茶加工为例,传统生产方式下,日处理鲜叶能力有限,且人工成本高昂。而现在,智能化生产线日处理鲜叶能力可达10吨,年产量可达600吨。
更令人欣喜的是,智能化生产线还具备柔性生产能力。通过灵活调整生产参数,同一条产线既能生产传统绿茶,又能定制新式茶饮茶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这种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为茶企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创新与农业融合是我们持续探索的方向。”宜都市王家畈镇党委副书记李宏谋表示,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更优化了乡村的产业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随着智能化浪潮的席卷,茶叶加工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从经验加工到精准控制,科技赋能正让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生机。
云上宜都通讯员 关春玉 王文强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枝江:社会化服务破解水产业“小、散、杂”难题
下一篇:
醉美神农,匠“新”发展!神农架第二届网络作品大赛启幕
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国际商协会组织等参加推介会。
要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好农业产业,推动工业企业做特、做优、做强、做大,以新型城镇化为推手,实施生...
针对“执行难”问题,湖北开展专项整治,全省人民法院执结案件46.9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98.95亿元。
杨军在全市旅游民宿供应链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要求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打响“桂乡宁居”品牌咸宁网讯记者谭宏宇报道:8月8日下午...
3月26日, , 3月17日至18日,该区组团招商,兵分两路奔赴沿海城市——东莞和深圳,开展扎实招商活动, “引凤”助力全区经济高...
李殿勋到黄石市调研时强调发挥特殊交通区位和百年工业底蕴优势坚持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重构新的发展模式与增长动力4月...
咸宁以产业链思维重塑招商逻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付诚建议,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征程中,武汉需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积极主动开展新兴产业力量的跨界...
”何恩培表示,传神将充分发挥自主原创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持续加大对“根原创”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形成中国路线的人工智能产...
2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