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五谷”并起 武汉“丰登”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5-07-17 14:4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盛夏七月,武汉碧空如洗。从高空望向江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的热浪。

中国光谷,人形机器人精准模仿训练师的动作,宛如“孪生兄弟”;

中国车谷,岚图整车工厂里,每118秒便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中国星谷,卫星产业园中,机器人臂有序地拼装卫星零部件;

中国网谷,数据安全中心,每秒拦截百万次网络攻击;

中国药谷,禾元生物无菌车间里,“稻米造血”设备正在调试。

从东到西,自北向南,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五谷”并起,串联起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新经纬。

这是武汉争当科技自立自强先锋城市的战略布局,也是湖北挺起中部崛起脊梁的强劲引擎。

一谷引千链,“光芯屏端网”引领未来

以科技创新为城市气质的光谷,去年GDP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7.1%。一批硬核成果持续涌现:九峰山实验室引来超50家化合物半导体企业、3万创新人才;全省人形机器人整机供应企业中,光谷占七成以上。

“光谷有‘听劝型’管理,是创业者的沃土。”28岁的露游文化创始人徐当满说,“我五次创业选定落地光谷,是因为这里真能给年轻人机会。”

在国家科技奖评选中,仅2024年,光谷就斩获6项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级奖项。“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如生命。”这已成为光谷人的共识。

位于武汉新城光谷片区的华工科技精密激光高端装备制造车间,技术人员在测试载板成品缺陷激光标识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借新能源蝶变,沌口驶向“世界车谷”

“武汉经开区不再只是‘整车制造基地’,而是汽车科技的试验田。”东风汽车工程院首席专家介绍,“芯片流片、软件交付、AI融合,都在这里实现国产替代。”

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落成不到一年,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太极大模型等成果相继发布。园区首颗车规级国产MCU芯片DF30已完成流片,计划明年量产。

目前,武汉经开区“车能软芯材”产业总量突破8000亿元,高新企业数量3年翻4倍。

武汉经开区,工人在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加紧生产新车。这是本田全球首个基于“智能、绿色、高效”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工厂,也是东风本田在武汉建成投产的第4个工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星辰大海,从星谷启航

“快舟火箭已进入‘下饺子’模式。”7月16日,星谷一条条火热的生产线上,一位航天科工集团工程师自豪地说。

去年,“快舟一号”甲火箭创下我国商业卫星最快组网纪录。卫星产业园智能生产线单星周期缩短80%,年产240颗,成为国内第一条“兼容多型”的卫星批产线。

“中国星谷不只驱动武汉向深空发展,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之一。”武汉市新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核心区17平方公里已建成火箭、卫星、遥感、磁电等完整产业链,计划到2028年突破千亿级产业规模。

在武汉中国星谷举行的航天成果主题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资料图片)

为国铸盾,网安底座在此筑基

在东西湖,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已汇聚企业220余家,武大、华科两所“双一流”高校网安学院先后入驻,众多高校、企业、机构构筑起中国最完整的网络安全生态之一。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坦言:“武汉在网络安全领域有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奇安信投资超过10亿,构建‘三中心三基地’,人员超500人,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开始讲授开学第一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大健康产业,迸发强劲生命力

如今,药谷汇聚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等产业集群,2024年武汉相关产业规模达5546亿元,位居中部第一。

药明康德、迈瑞、联影等龙头企业纷纷重仓药谷,加速“稻米造血”“脑机接口三维图谱”等大批前沿创新成果从论文走向产业一线。

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发明的“心肌旋切刀”填补世界空白。“这款设备,代表了武汉‘医工转化’的真实能力。”他表示,药谷深厚的创新土壤,还将让更多原始创新产品“从光谷走向世界”。

五谷协同,打通创新创业堵点

“谷”,在地理上是创新资源的汇聚地,在产业上则是创新成果的集群地。

“五谷”,并非五个单一的产业聚集区,而是一个充满科创活力的“新武汉”。建设“五谷”,是武汉面向国家战略的一次深度进化。

多年来,光谷肩负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园区、项目的建设使命,车谷由燃油车的辉煌转向新能源的璀璨,星谷落子新洲,网谷直面国家数据安全重任,药谷聚焦大健康……每一谷都承担着时代命题,每一次转身都是城市转型向上的生动注脚。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武汉经开区路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这些‘谷’承担国家任务、技术突破和产业使命,必须协同发展,而非单打独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说,“五谷,是在国家重大任务下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构建“五谷协同”新格局,“双谷互动”“多谷协同”的创新协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东风公司与中国信科共建芯片实验室,光谷人形机器人赋能车谷制造,星谷高精度北斗芯片反哺网谷加密通讯,药谷的医疗器械则应用了光谷的集成电路。

九峰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试制芯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以“五谷”为平台,武汉不断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的“痛点”“堵点”,形成一条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光谷的九峰山实验室、车谷的未来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生机勃发,持续擦亮产业创新的燧石。

“我们研发的晶圆激光切割设备,在九峰山实验室中试验证成功,效率和精度双领先。”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们可能还在苦等市场。”

为匹配“五谷”的茁壮成长,武汉加快引进全球人才,光谷“3551计划”重磅升级,车谷“软件人才专项”、药谷“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0条”等引才新政叠加发布,让更多年轻人在此创业逐梦,落地生根。

五谷并起,把创新种子撒向荆楚大地

“五谷”牵引下,湖北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已突破万亿规模,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竞相奔腾,提速跃迁。

“要把湖北建成中部战略支点,不能只有一谷高峰,要有五谷并起。”武汉大学教授邹薇指出,“‘谷’的生命力在于复制、扩散与协同。”

事实上,在全球城市争夺科技制高点的浪潮中,武汉以“五谷”为名,不仅种下一座城市崛起的雄心,更向更广阔的荆楚大地播撒着创新的种子。

6月5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一次性发布了重磅人才政策和全新人才服务体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沿着光谷向东,武汉已拥抱鄂州、黄石、黄冈,共织“光芯屏端网”创新产业链,光纤光缆产量全球第一,光电器件、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量全国第一。顺着车谷向西,武汉则牵手襄阳、十堰、随州,同筑全国汽车发展高地,商用车和专用车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如同“五谷丰登”的寓意,这座城市正用科技播种希望,用创新收获未来。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数智英雄万松,用一生守一城
下一篇: 一座通达世界的桥梁——写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投运3周年之际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