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冲 彭磊
通讯员 李聚森
艾香氤氲,古韵新声。
在“时珍故里·中国艾都”湖北蕲春,千年蕲艾正通过非遗活化,在文化体验、技艺传承、产业拓展等领域多点发力,以品牌创新推动文化创新,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
“我们挑选存放三年的艾叶,经古法碾碎、石臼捶打,制成高品质艾绒用于艾条制作。”6月17日,一支来自湖南的旅行团走进蕲艾集团“非遗体验工坊”,讲解员胡小慧向游客介绍蕲艾传统制作工艺。
在蕲艾生产车间的人工卷艾窗口,工作人员为了更好保留艾叶药性,完全按照古法制作艾绒,全程仅与木头、石头接触,避免接触金属,引得游客驻足拍照。
据蕲艾集团营销中心刘欣介绍,在蕲艾工坊,每一件艾草产品都赋予独一无二的溯源码,代表每一片进入生产线的艾草都源自蕲春优质产区。
在李时珍医药集团的艾草展厅内,游客们可参与鲜艾叶采摘晾晒、艾条卷制、非遗手办、蕲艾精油手工皂制作、蕲艾香囊缝制等项目,沉浸式体验非遗技术的独特魅力。
“非遗+体验”模式的创新实践,成为蕲艾非遗活化的生动缩影。
今年,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节期间,《医圣拜师》《何以蕲艾》等六部剧目采用“戏剧 + 沉浸式体验”模式,通过3D全息投影、AR场景还原等前沿技术,将蕲艾非遗制作工艺、传统中医药诊疗场景搬上舞台,让李时珍等历史文化名人“鲜活”再现。
8.3万名艾灸师走向全国
“保持3—5厘米施灸距离,手要稳……”在李时珍养生学院实操课堂上,学员们手持雷火灸,在老师的精准指导下,学习蕲春艾灸疗法技法要领。
蕲春艾灸疗法作为民间传统技艺,以其选穴精准、技法独特、灸材地道及强大的热穿透力著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统工艺至今仍得以传承,成为蕲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推广,离不开专业的艾灸师。
蕲春县积极构建完善的艾灸师培训体系,创新政企合作模式,整合31家培训机构资源。截至2024年,累计开班800余期,培育获证艾灸师8.3万名。这些专业的艾灸师走向全国各地的养生馆、中医馆,将艾灸这一传统疗法带到更多人身边。
如今,蕲春艾灸师劳务品牌价值达326.91亿元,荣获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评选第一名。蕲春艾灸师月均收入达6500元,年创造劳务经济收入超百亿元。
开发文创产品500余件
在蕲春县文创中心“哈啰李时珍”文创展区,身着汉服的李时珍手办、融入“蕲春四宝”元素的Q版钥匙扣、印有本草图谱的鼠标垫等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
“蕲艾文创为非遗活化注入新活力,深受消费者喜爱。”蕲春县文创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维维介绍,目前形成了“蕲之艾”“蕲之陶”“蕲之味”“蕲之韵”“蕲之圣”五大系列500余件文创产品,研发设计文创雪糕、文创布鞋、陶艺手抓壶等精品文创产品30余种。
去年,省委农办出台“艾七条”政策,打造蕲春蕲艾公用品牌,抢占艾产业发展制高点。蕲春县连续举办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和蕲艾文化节等活动,并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成立湖北省中药材协会蕲艾专业委员会,率先在全国发布 《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品牌联盟,加快蕲艾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步伐。
2025年,蕲艾品牌价值达到142.58亿元,实现十年连续攀升。蕲艾综合产值达到16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就业创业30万人。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车规芯片创新频出 量子芯片加速突破 今年湖北“芯”闻亮点多
下一篇:
汉江湖北段7座水利工程标配鱼道 每年助百万尾鱼回家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推动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本次活动,让全体团员青年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革命英烈为榜样,把革命精神融入到学习中,让...
活动中,党员代表们为退役军人零售户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礼品,并认真聆听他们讲述军旅故事,一起重温难忘的烽火岁月,共话...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金顶挑)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咸宁网讯通讯员钱慧报道:2月16日,肖桥村组织该村15名就读于温中的学生,来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钱氏英烈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近日,省人民政府发布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唐磊高峰)20日, ,近年来,该区在农村宗祠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推动宗祠转型,...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