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调查:7成市民盼禁鞭
一挂鞭引发了群众的思考。
8月20日至23日,记者带着设计的100份《禁鞭调查问卷》在城区人口密集处进行调查。
问题一:你认为需要禁鞭吗?有71位市民填写“是”,有22位市民填写“否”,有7位市民填写“无所谓”。
问题二:你认为燃放鞭炮有什么危害?有100人填写“污染空气”,96人填写“污染环境”,73人填写“吓人一跳”,64人填写“引发火灾”,40人填写“伤人身体”,32人填写“浪费钱财”,11人填写“扰人清梦”。(交叉选择)
问题三:为什么不需要禁鞭?22位填“否”的市民回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燃放鞭炮图的是喜庆热闹,没鞭炮就没有热闹氛围;二是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老传统,尤其是逢年过节,有鞭炮才有节味。
市民的选择都在理。但数据很有说服力,同意禁鞭的市民占了近7成,这说明禁鞭确有需要。
一组故事:没鞭炮就少了担忧
下面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
2013年春节,大过年一片热闹声中,陈女士却感到很悲催:她被亲戚家燃放的烟花爆竹炸伤了眼睛。
陈女士家住崇阳县菜园角村,正月初三,一家人高高兴兴拎着礼物开着车到白霓镇给长辈们拜年。按崇阳风俗,有车上门拜年要燃放鞭炮迎接,鞭炮放得时间越长说明主人家越热情,炸得越响寓意来年生活越红火。
亲戚家确实是很热情,炸响了2万响的鞭炮,又点燃了数个大烟花,一时间烟雾缭绕。但乐极生悲的事情却发生了,刚下车的陈女士,很不幸被火力四射的鞭炮炸中了眼角,随后被送到了县医院。“再往上一厘米,这只眼睛就保不住了。”医生的话让陈女士及家人心悸。
2013年8月14日,离“鬼节”还有一天,城区街头聚集了许多焚香烧纸钱的市民。
当天下午,城区陆续响起鞭炮声,浓重的烟雾开始在空中升起,烟雾缭绕。河边、大树下、人行道上,到处火光闪烁,浓烟阵阵;人行道上,不时出现一堆堆燃烧后的灰烬。
“逢年过节,我都不敢带孙女上街,呛得狠,老人小孩哪受得了。”退休职工吴爹爹说,对于中元节燃鞭烧纸,市民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看到马路上留下来一块块黑斑,满城乌烟瘴气,还是觉得很不应该。
一列数据:禁鞭是理性的选择
一组数据说明了禁鞭的必要。
2014年春节至5月份,市区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炸伤、烧伤事故70余起。春节、元宵、清明、七月半期间,我市平均每户居民燃放烟花爆炸至少在300元以上,市区10万余户居民燃放烟花鞭炮费用就高达300万元,造成大量有限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一位市民的话具有代表性: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都已禁鞭,而且市民们都很拥护,这说明燃放烟花爆竹确实不是个好事。如今雾霾天气时发,资源环境日趋紧张,这需要我们主动作为,为蓝天出份力,为子孙出份力。大家换个新方式,换个好心情,一样能过个好节。(记者 甘青 通讯员 高峰)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第四场电视问政“辣味十足” 六家部门接受“拷问”
下一篇:
让城乡低保晒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