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叠翠,桂树浮香,淦水欢歌,清泉沸波……七月的咸宁,处处绿潮涌动,充满着火热的生机。
看,远处群山含黛,林木葱茏,碧浪涛涛……
看, 城区绿草茵茵,古树参天,城在林中,人在画中……
看,工业园区,森工企业生产热火朝天,运输的车辆车水马龙……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咸宁的靓丽名片“香城泉都”的魅力更加凸显。
我们踏着绿色的印迹,从香城泉都的举手投足中细细品味她的别样魅力……
A 彰显绿色魅力
有人把咸宁比作一个温婉的女子,青山绿水是她的骨骼和肌肤,静谧村落的楠竹,古朴小镇的香樟,繁华城市的桂树,以及漫山的金钱松和马褂木,都是她靓丽的装扮。
咸宁“天生丽质”,绿色是她最有成色的招牌,生态是咸宁最为宝贵的财富。
“不到咸宁,不知道湖北之美!”早在2011年,湖北省省长王国生首次到咸宁调研,就给予如是评价。
我市有着丰厚的生态家底和文化底蕴,素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风光和以三国赤壁文化为标志的三国文化而知名。
咸宁美,美在山水,山水养情,让人气质优雅。
我市是著名的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温泉之乡、茶叶之乡、千桥之乡、楠竹之乡、溶洞之乡。
既有“楚天一绝”的太乙洞、神奇美丽的星星竹海、大汉皇族村“刘家桥”、如诗如画的金桂湖景区、龙泉飞瀑的鸣水泉风景区、风景秀丽的桂花园和潜山国家森林公园、避暑胜地九宫山风景区、陆水湖风光、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健身养肤的温泉等一批自然景观,又有神秘的澄水洞、享誉中外的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赤壁古战场遗址、众多文坛巨擘生活过的向阳湖“五七”干校旧址、修建在溶洞中的古寺——白云观音寺等人文景观,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咸宁美,美在生态,生态养身,让人得享自然。
数据显示,我市林业用地面积912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1.98%,森林覆盖率达54.2%。目前,全年优良空气指数达350天,近5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指标均处于湖北省前三位。
同时,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披露,在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我市居全国第八位。
B 描绘绿色美景
魅力就是竞争力。只有坚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变“后发咸宁”为“厚发咸宁”,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在青山绿水中跨越崛起。
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并写入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其作为打造香城泉都、推进强市建设、实现绿色崛起、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的重大举措。
此后,我市聘请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咸宁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这一规划统筹生态、产业和文化,统筹城市和农村,兼顾山区、丘陵和平原,坚持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咸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
为此,我市打出3张“牌”。
山上再造,打造鄂南生态屏障“绿色牌”。为实现“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目标,采取造、封、改、退等多项措施进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低产林改造,每年以30万亩的发展速度稳步推进植树造林,近5年累计完成156.65万亩,构筑了鄂南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全市投入绿化资金3100余万元,广泛开展“林业生态示范县”和“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活动。目前已有绿色示范乡村109个,其中18个村荣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称号。
城区绿化,打造香城生态家园“美化牌”。我市按照《中国香城战略规划》,以桂花为主树种,全力打造“香城”绿韵景观,近3年投资10亿余元。同时,先后改造和新建了人民广场、十六潭公园、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地,使中心城区绿地公园达24个,市民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44平方米。
构筑林网,打造特色生态景观“生态牌”。我市以道路、水系和农田林网为骨架,加快点、线、片、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廊道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了市区桂乡大道、香城大道等城市绿道及赤壁旅游快速通道、崇阳浪口旅游快速通道、九宫山风景区绿色通道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已建成高速公路林木绿化率达90%,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绿化率80%;全市水岸绿化率达84%,城区重点饮用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超过90%。
2011年以来,全市直接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超过60亿元。
如今的鄂南大地,从起伏山峦到偏远山村,从机关植绿到庭院绿化,从高速国道到纵横通道……植绿、护绿、兴绿、扩绿蔚然成风。形成了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城市生态格局。
C 共享绿色福利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我市近几年斩获多项荣誉。2012年,我市与青岛、苏州、丽江三大知名旅游城市一道被授予了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咸宁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香城泉都,久仰九养!要生活,更要生活质量。住在咸宁,生态养身,山水养情,茶道养性,文化养德,让人内心充实……
在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路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路的尽头是掩映在桂树中的农家小院。沿村路缓行,只见风光旖旎的村庄里、宽敞气派的庭院前、翠色欲滴的林地旁多有端着相机的游客。
去年,官桥村八组旅游收入约600万元。同时,由于生态良好,还吸引了兴达置业前来投资合作共建聚雄半岛小区。
市旅游部门统计,去年全市接待游客3233万人次,旅游收入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24.9%,九宫山、潜山、陆水湖等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已初现成效。
伴随着森林城市的绿意渐浓,我市的绿色产业也在壮大。去年,全市林业产值达81亿元。
“三大百亿”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林业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意在通过生态建设,将楠竹、油茶和茶叶打造成综合产值分别达百亿元的产业,成为咸宁实现“后发赶超”的“绿色内核”。去年,全市竹产业、油茶产业和茶产业的综合产值分别达18亿元、15亿元和43亿元,同比增长达38%、31%和43%。
“三大百亿”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达到了生态良好,还实现了富民增收。
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建设万亩油茶基地,去年,由板桥村委会牵头,湖北天宇三农科技有限公司与村委会和农户签订股权协议,按户籍人口计算,全村369户村民在第六年之后就可获得20%的利润分红,人人享有股权,户户从中受益。
伴随着绿色产业的不断壮大,咸宁的城市吸引力日益增强,近年来,11家世界500强企业、15家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咸宁。
2017年,我市将实现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新增有林地面积12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78%,活立木蓄积达到1850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915万亩。
满目苍翠满城春。当青山如黛、碧水荡漾、林城相拥时,咸宁呈现了更加蓬勃的生机,焕发了巨大活力,开启了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战略新时期。(文/记者 刘晖 通讯员 付强 图/记者 袁灿)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体验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之三 大街小巷里湿透的身影
下一篇:
留守儿童的多彩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