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党代会报告将“一个全面建成,五个全面提升”,确定为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一个全面建成,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
目标令人振奋,蓝图催人奋进。决胜时期,需要决胜的勇气和作为。今后五年,咸宁如何实现五个全面提升,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成了党代会期间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精准扶贫,实现同步小康
过去5年,咸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跨入“千亿俱乐部”。过去的五年,全市扶贫脱贫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22.49%降至10.97%。特别是自去年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近两年累计脱贫14.45万人。
报告提出,今后5年,我市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黄文代表表示,报告中脱贫攻坚的民生指标实实在在,关键在于加快推动这些民生指标落实、落地。要加快推动精准扶贫的项目化、数字化、精细化,确保今年60个村、9.76万贫困人口出列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使党的温暖、政策的红利真正普照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身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祝敬华代表认为,要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持续做好医疗救助“五大工程”,加大在疾病预防、健康宣传上的投入,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率。
代表陈红卫认为,在同步小康的进程中,党委政府要聚焦特殊困难群体,通过低保救助、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等政策兜底保障,打好组合拳,实现“脱贫攻坚,不落一人”。
代表熊亚平认为,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要着力抓好 “三扶一助两促进”活动,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追责问责。
城乡融合,推进全域小康
报告指出,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这一要求过去5 年中在咸宁得到了生动的实践。
一组数据可以为证:过去五年,我市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区人口突破120万,城镇化率49.9%。城镇新增就业23.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9万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宜居咸宁、幸福咸宁成为共识。
报告同时又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发展为要、文化为魂”的要求,探索一条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新路径,从而实现全域小康。
如何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李光代表认为,实现城乡统筹,要以全域规划、多规合一为抓手,按照绿色崛起的理念,把整个区域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城镇化就是就近城镇化,而不是人人都往城市里跑。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孙道远代表认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比较优势、突出各自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北三县”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立足优势资源和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南三县”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文化惠民,加快文化小康
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小康,也是精神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努力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咸宁文化软实力。
过去的五年,“感动咸宁”“最美系列”人物评选凝聚强大社会正能量,“一五一十”工程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工作案例。8个村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两馆一站”累计服务群众400万人次。 “香城大舞台”成为全省优秀文化品牌。
“文化小康建设,是我们咸宁目前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大短板。”为此,潘华代表认为,必须加大投入,迎头赶上。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扩大咸宁文化事业发展的群众基础。
朱凤英代表认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是建设“文化小康”的重要抓手。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是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形式和途径,必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
代表们一致认为,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通过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地税局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筑牢精神堡垒
下一篇:
【咸宁市第五次党代会特别报道】提升发展质效厚植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