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康养小镇具有哪些特征?康养特色文化小镇如何规划,如何运作?
传统文化、中医药技术文化与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如何融合发展?
2017全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千企千镇工程”走进咸宁活动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康养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业界大咖们从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的理念、规划、文化、项目四个角度,共商康养特色小镇的建设,共谋康养结合、产融结合的小镇发展模式,为“千企千镇工程”落地咸宁牵线搭桥,为咸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提供路径指导。
理念篇:智慧生活 引领未来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国智慧康养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山:全国智慧健康生活圈项目,是立足于智能化养老及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有机合并。未来十五年,我们有一个基本定位,就是依托传统文化国粹和高新科技作为两个翅膀,形成未来的产业发展。从理念上讲,未来五年大家如果能抓住这两个特点,就能抓到先机,赢得未来。
我们在做项目整体策划的时候,理念的前提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慧健康生活圈项目,不管和任何产业结合,我们都要做发动机。通过发动机带动大家一起合作,把康养小镇的项目做到全国,这是我们的理念和初心。
因此,未来五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全国实现9个智慧健康生活圈实实在在的落地。通过和“千企千镇工程”结合,实施精准的小镇计划,达到做一个成功一个。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员部主任田立东:从理念的角度讲,作为智慧小镇应该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要建立最为快速的移动互联网通道。要建智慧小镇,基础设施的概念就要发生转变,要着力建立高速的移动互联网通道,探索实现可共用的、免费的WIFI全覆盖。
二是小镇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件都要嵌入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就相当于神经系统的神经原,通过它,系统可以搜集信息、发布指令。
三是要建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要靠社会建成集成的系统,实现高效协同的运作。
四是是一个全网开放式的小镇,比如我的车开到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我都可以通过一个芯片,就享受到小镇方方面面的待遇,实现全网接入融入。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成果推广处副处长董继开:谈到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小镇,就不得不提到中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要基于良好的硬件基础,再考虑怎么植入良好的软件服务,我个人觉得有三个比较好的要素:一是提供什么内容,二是谁去提供,三是提供的服务,标准质量是什么。
第一个,最主要的还是中医药的技术、方法,包括中医药的养生理念,要提供出来。
第二,谁去提供?要从零开始,培养专业的老年人中医护理人才。
第三,有了技术和人才,我们还要保证服务质量。通过建立统一的服务反馈评价校准体系,实现只要在中医药健康生活圈里面,所提供的技术、人才、服务的质量、模式,都是统一的、配套的、高质量的。
(记者 姜明助)
规划篇:特色小镇 康养结合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平生:现在落实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换代的要求,要走两条线:一条是外向型的“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全面铺开。一条线是国内新型城镇化,通过新型城镇化拉动内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要以企业的市场化行为,以它自己的规划需求来推动,以企业为主进行产业布局,拓展研发基地、培训基地、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的横向交流合作。不能搞空心的特色小镇,没有可持续性的小镇也应该回避。
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关雪峰:医养结合领域的特色小镇建设,要着力打造医、养、康、旅、产结合的模式。养是根本,因为养老是目的,医疗是基础。老年人基本上都是慢性病患者人群,医疗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养老第一需求是医疗服务。康是康复,现在人们追求的不光是生命的长度,更追求生命的宽度——生存的质量,康复就是保证生存的质量。旅是旅游,以前是养儿防老,习惯在家养老,外面的条件再好你让老年人离开家他未必能承受,现在老年旅游、旅游养老渐成时尚,很受青睐。产是产业,产业是医养结合机构的利润来源,更是生存保障。
安井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UNIT有限会社AGC都市设计总经理陈俊菁:针对小镇规划来讲很重要的是产业,产业是一个造血功能,是小镇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小镇规划来讲,产业必须要有特色。目前,特色产业通常是旅游,结合文化、结合资源等元素,有一些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可以为小镇注入非常强大的生机。还有就是投资。小镇也需要培养,这当中的投资大小,直接关系到小镇的持续成长。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5所副总工罗贤吉:特色康养小镇的规划,第一是从供给侧的角度考虑定位,从中确定竞争力。第二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考虑定位,然后两者结合定位。对资源的整合和项目的策划需要做到三个一:第一区位的唯一,通过自身具备的、外部植入的资源,进行综合、整合。第二做第一,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等方面,都要做第一。第三做专一,药抓住一个特点做出专一特色,树立核心竞争力。小镇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所有的功能组织好,同时还要创造很好的环境、要有“颜值”,做成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小镇。
冉盛宁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敖国卫:康养小镇最重要的是运营,是长期的运营收益。所以建设之前要做一个测算,才能决定项目整体的业态定位、开发体量的分布,以满足运营和将来收益方面的要求。
(记者 王恬 实习生 蒋敦文)
文化篇:传承国粹 文化旅居
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城外:向阳湖是中国唯一一个文化部在特殊年代建立的五七干校,有6000多名文化人在这里度过了他们难忘的岁月,所以说,向阳湖文化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打造向阳湖特色小镇,将康养和文史农旅结合起来开发,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举措。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陆耀儒:要打造康养特色小镇,特别是有文化的特色小镇要做好三个方面。一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符合老年人调理身心、追求健康的目的;二要突出特色文化传承,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放开眼界,寻求全国各地跟自己特色传统相融合的文化,来扩大自己的特色层面。因此,将向阳湖小镇打造成康养结合的特色文化小镇,除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之外,还应对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的历史文化名人做深入挖掘和发展,打造文化名人特色。三要将产业和公益相结合,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发展。
中国戏曲电影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北京乡音乡愁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森:康养小镇里面到底要有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文化如何为产业服务?特色小镇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从文化当中提炼出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副院长张贵泉:向阳湖有非常好的文化资源,当年的艺术家们的生活经历和作品,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要让这些文化资源和粉丝之间串联起来,使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过去精神的回归。此外,咸宁还有“楚文化”和“三国文化”,要把传统文化和康养结合起来,使旅客和旅居的老年人能够真正在这里得到身心的放松,真正的住下来。这样这个小镇在众多的小镇当中才能有生命力,有吸引力,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特色小镇研究中心主任艾昕:特色小镇的建设,生态是本体,产业是根源,此外就是文化。不管是康养还是其他的主题,驱动特色小镇发展的两个核心的观念还是生产和生活。生产即产业,生活即消费,对文化灵魂性的消费,会成为小镇建设的核心关键。
向阳湖小镇的建设,除了把艺术家们的作品、事情用陈列的方式做出来,还应通过电影等新时代的方式,重现场景,把它演变成持续运营的记忆。
(记者 马丽娅)
项目篇:
申报推介 促成落地
特色小镇的落地,最终要通过项目建设来实现。27日下午,5个拟申报“千企千镇工程”的项目围绕自身特色,在中医药康养特色文化小镇主题研讨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
中爱驿栈项目
项目的核心特色,是把城市养老与山区脱贫相结合,使之变成经济发展全新的动能。
项目首先依靠政府掌握的资源,选择符合驿栈建设的贫困山区,制定符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的落地方案。
项目包括庭院式的田园,特色种植、农耕文化的体验等,农村闲置房屋可转化为特色酒店、民宿、普通客房、学生宿舍、咖啡吧、农家饭桌。通过这种方式,建成辐射周边两百公里左右的中小城市的周末经济带。
通城县大坪乡中医药特色小镇
该特色小镇项目定位以中医药产业为中心,坚持特色产业+健康旅游发展构架,构建以泛产业聚集地、旅游目的地、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的新模式。
项目覆盖食、住、行、购、娱五方面,以药材、药品、药膳、药养、药食融合发展,突出药姑山独特的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集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
通山县大畈镇枇杷小镇项目
目前,全镇正扩大枇杷种植规模,力争每年新增2000亩枇杷面积,每年打造5个以上标准化枇杷采摘园,发展以枇杷为主导的乡村采摘园。通过引进枇杷加工企业,定期举办枇杷旅游节,提高大畔枇杷的知名度。将大畈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底蕴融入枇杷,结合当地富水湖旅游资源,促进枇杷产业的三产融合,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崇阳县金塘镇特色柃蜜小镇
柃蜜小镇项目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基础,以4A级景区打造为标准,同时具备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休闲、地域文化体验等功能性定位。
2017年,该项目的市场发展计划是投资两个亿,重点打造柃蜜景区项目,重点有5个工程,即玫瑰花山乐园,中华珍禽博览园,柃蜜乡居的民宿木屋紫薇谷,白崖山景区和果蔬生态园。
通过小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活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维护。
向阳湖康养特色小镇项目
向阳湖康养特色小镇项目,总体占地面积4800亩,项目总体布局突出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整体功能结构分为一湖、三湾、三谷、一心、两轴、六区。
项目包括包括养生养老、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产业、田园拾趣和山水栖居六大板块。项目以大健康产业为导向,以自然山水、地域文化、田园风光为依托,以中医药康养产业为特色,康养全要素聚集,力争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康养特色文化小镇。
(记者 吴钰)
摄影:陈红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