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慧
9日一大早,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同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股东舒上忠已经忙碌起来了。只见他光着脚、提着桶,绕着龙虾养殖池塘转悠,不时抓起一把饲料,抛向水面。
“第一批小龙虾出产几千斤,从4月底到5月初,十几天时间就被商家抢购一空,所以我们又引进了第二批虾苗。”舒上忠抹去脸上的汗珠,高兴地说。
今年46岁的舒上忠是刘家岭村人,原先因患有肝病,需长期服药,妻子没有劳动能力,一家四口人生活拮据,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通过村委会牵线搭桥,舒上忠申请了10万元无息贷款,并以此资金入股同富合作社,成为了基地的股东之一。
“除了资金扶持,县里每年还会组织我们参加技能培训,很多困扰基地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舒上忠说,印象中,自己已经参加了至少三次培训,不仅认识了许多行业农技专家,还学到了扎实的龙虾养殖技术。
闲聊间,舒上忠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合作社共养殖小龙虾180亩,每年除开分红的4万多元,自己在基地帮忙做事月工资有2000元,一年下来收入近7万元,顺利脱贫。
有了资金做保障,好“动脑筋”的舒上忠又开始琢磨种植产业了。
年初,他从外地购进了3000株猕猴桃果苗,并请来县里的专业农技人员,帮忙嫁接,提高成活率,为后续的移栽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今,扶贫政策这么好,既有资金支持,又有技术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我走上产业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舒上忠话语铿锵。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商事在诚——咸宁市企业信用监管记事
下一篇:
咸宁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重拳治理建筑扬尘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