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绿色养殖路宽广--咸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纪实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9-08 10:09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 通讯员 杨婉莎

 

已去功能化的养殖厂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与环境污染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要让大家吃上肉,保障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还要保护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这一矛盾该如何协调?

  3日,市畜牧局副局长梁光华说,我市按照“一场一策”的总原则,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鼓励转产,走好绿色发展新路

 

  3日,走进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鸡婆岭,40多岁的村民鲁南明正忙着给黄鳝养殖池铺垫防渗膜。待一切准备好后,他将投苗养殖黄鳝。

  鲁南明曾是一名养猪大户。从2010年从事养殖业至今,他的养猪场发展为5000平方米,每批养猪一两千头。因养殖场靠近斧头湖和三八河,为禁养区核心区,必须关闭拆迁或者去功能化。

  起初,鲁南明抵触情绪很强。“虽然有六七十万元的政策性补贴,可就这样拆掉,损失还是很大。”鲁南明坦言,咸安区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多次上门宣讲政策后,他了解到国家保护生态的大形势,也慢慢想通了。今年7月忍痛拆除。

  鲁南明从小在湖边长大,擅长养殖行业,养猪场被拆除了,今后该怎么办?在咸安区畜牧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决定转型养殖黄鳝。

  官埠桥镇临斧头湖畔有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是村民陈亮所开。在养猪场被关停一年后,于今年6月份被去功能化。现在,陈亮将获得30余万元的政策性奖补。他计划将原场装修改造,打造成农家乐。

  区畜牧局副局长李继平介绍,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咸安区政府拿出8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禁养区内养殖户的奖补。除适当补偿外,还主动引导拆除户走转型发展之路。

  今年全市规模养殖场总数1174家,应关停的有52家,目前已全部关停或去功能化。一部分去功能化的养殖户正在畜牧局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转产,寻找绿色发展新路。

 

  净化环境,加快养殖提档升级

 

  咸安区汀泗桥镇程益桥村伟欣畜禽养殖基地是一家每批养猪量近2000头的大型养殖场,因存在污染问题,曾被群众举报。

  今年4月22日,汀泗桥镇政府联合咸安区环保局、区畜牧局等相关部门一同,到伟欣畜禽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经查,该场存在环保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集粪池未及时清理、发酵棚有外泄、雨污分离、清污不到位,直排九角塘等问题。

  相关部门对养殖户刘细平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停业整顿,并于今年6月1日前完成所有猪舍环保设施的更新改造升级。

  “我们先后投入40万元,建设了干湿分离,雨水明沟排放、污水暗沟输送的雨污分流收集设施和粪便输运系统,做到防雨、防渗、防溢,确保污染物不外排。”当日,刘细平说。目前,该养殖场已通过镇政府、区环保、区畜牧局实地验收合格,并已投入生产。

  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升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咸宁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规定,要不断提升规模设施装备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之路。

  2017年,全市纳入考核规模养殖场954家,配套率73.38%,高于省2017年度考核设施配套率66%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梁光华说。

 

  种养结合,构建循环发展机制

 

  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实现种养结合,构建循环发展机制,实现变废为宝。

  比如,原种猪场建立沼气池,将沼气免费输送给附近村民,村民可用沼气烧火做饭。还可以把沼液送给种植户,供他们浇地、浇果,节省劳力不说,蔬菜、水果的品质也会很好。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将畜禽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销售给有需要的农业企业或农户,不仅有效解决了粪便带来的污染问题,还减少化肥使用率,保护了土壤。

  “通过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林牧结合等循环农业模式,变废为宝,多样化经营,是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李继平表示,咸安区目前正在探索这条路径。

  李继平介绍,有些村民在家里养殖几头或十来头猪,或养数十只鸡,对周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自建一套污染处理设备又有难度。结合咸安区80%以上是“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特点,咸安区畜牧局准备与第三方机构签订粪污治理协议。届时,企业到农户家统一收集粪便,经过处理,用于种植,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另外,该区根据各养殖场的具体情况,推广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根据就近消纳原则,建立粪污收集池、多级沉降池和沼气池,通过“粪便污水储存+农田鱼果林利用”、“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等措施和模式,不断提高养殖粪污处理利用能力。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绿色建筑扩面提质 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45%
下一篇: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 嘉鱼力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