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通山县在我市率先成为“低风险区”;杨芳林乡,是通山2个无确诊、无疑似病例的“双无”乡镇之一。
5日,记者走进杨芳林乡,探寻该乡实现“双无”的决窍。
村干部:30多天“睡不着”
从早晨7点起,一路紧赶慢赶,把几个自然湾全跑一遍,额头渗出汗珠,金国平心里才踏实一些。
作为郭家岭村支书,金国平30多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我睡得着?我们村2290人,有316人从武汉回来,有564人从咸宁市区、黄冈、孝感等地回来。”金国平说,第一时间摸准数据后,这个数字背后的压力不言而喻。
郭家岭村只是杨芳林乡的一个缩影。该乡村民历来有打工和经商传统,腊月底纷纷返乡过年,全乡20117人,近10%从武汉返回。郭家岭村有一家10人全是从武汉回来的,“县里乡里,看着我们这个村,都捏着一把汗。”金国平说。
乡、村干部和小组长联合上门摸排,挨家挨户敲门,讲政策、做工作、测体温。有一户人家,分别从杭州、武汉、黄冈回来,干部们上门三四次。
“他们心里有顾虑,我们就趁吃晚饭的时候去,挨个地登记核查。”金国平笑着说,看着人家火锅煮得热气腾腾,自己肚子饿得慌,忙活到晚上八点回到村委会泡了碗方便面。
上门时,大家不忘给村民分发口罩。“在外经商的村民谢华杰买了2万个口罩,第一时间捐回家乡。”拿到这批“雪中送炭”的口罩,金国平心里多少有了点底。
串个门拉家常,聚一下喝酒打牌……这些平素里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被紧急叫停了。
“有些老百姓不理解啊,大过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能没有意见?”金国平说,村里以实际居住地划片,将7个组划定为5个片区,建立微信群,家家户户有1人进群,群里每天公布县、乡、村三级疫情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回乡村民:把干部当成服务员
老百姓出不了门,但要吃要喝要过日子,咋办?
“微信群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搜集各家各户的采购需求,及时代购配送到户。”乡党委副书记成焕雄对记者说,想要群众不出门,干部就要勤上门,保障大家的米缸子、菜篮子不出问题。
东家一袋米,西家两条鱼……乡、村干部每天按片区对接微信群里的采购信息,到乡集中物资供应点买好后,交由志愿者逐一送到村民家中。
煤气用完了,有的村民情急之下拖着煤气坛准备冲卡到县里去灌气,被拦了下来。村民气鼓鼓地给村支书撂下一句话:中午我全家上你家吃饭去,可别嫌我人多。
驻村干部打听到邻镇有家液化气站,电话快速沟通,这家气站以平价接下全乡代收代灌煤气的活儿。
于是,村民只要将空坛子拖到村委会,灌好后运回家就行,“没气烧”的问题圆满解决。
成焕雄说,吃喝问题倒好说,买药的事乡村干部不懂行,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需要长期服药,买错了可麻烦。
驻村乡干部牵头建个买药群,把乡卫生院医生加进来,再把各村组片区负责人加进来,事就好办多了。
“摸排中发现,全乡来了100多名外来客,走亲访友后出不去。”成焕雄说,县指挥部调拨了部分生活、防护物资,乡里对这些人一视同仁,“这时候哪能分里外,咱们都是一家人。”
点点滴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位返乡村民在和外地朋友聊天时,不无得意地说道:“这阵子,我们像是把这些干部当服务员在使唤,哈哈!”
而连续30多天未回家的成焕雄,每天的微信计步1至2万步,天天奔波在驻点村的各个角落。
乡干部:要想群众不出事,我们就得多办事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一是早,二是严。”在县级交通要道的界头塘值守点,正在忙碌的乡党委书记熊美萍对记者说。
1月下旬,县里一声令下,该乡各村组的管控卡点第一时间到位,措施之严厉,用一位村干部的话说:“没有通行手续,一只麻雀都飞不过去。”
各村迅速组建民兵巡逻队,每天16个小时进行巡逻、规劝,对于“个别问题”及时处理,“万一不行,咱还可以打110报派出所。”一位民兵队长说。
乡派出所所长肖斌介绍,疫期以来,所里依法办理涉疫行政案件14起,行政处罚43人。
肖斌发挥自己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在乡党委支持下,组织了一期微信培训班。“稳定村民情绪,是在家里‘坐得住’的关键之一。”
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闭门一段时间后,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过激言论。肖斌立即和乡干部上门,一番有法有情的工作做下来,对方心悦诚服,主动删除微博,当天还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跑前跑后帮各家各户送蔬菜。
各村都有一些孤寡老人、五保户,乡里早早送去生活物资。“对于特殊群体,一粒米都不能马虎,得全部送到他们手里。”熊美萍说。
“要想群众不出事,干部就得多办事。”熊美萍说,通过严管控、硬隔离、软服务的一套综合措施,截至3月10日,乡里成功保持“双无”目标。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程昌宗 特约记者 孔帆升)
编辑:hefan
上一篇:
云南医疗队护士何美娇: 父亲去世,“赤壁爸爸”给了我最大温暖
下一篇:
省地质四队发布“战疫”视频《抗疫有我、抗疫必胜,四队女职工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