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里面蜜很多外面路太远 崇阳传统养蜂村苦寻新“蜜”方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9-13 09:02

咸宁网讯 记者马丽娅、陈红菊、丁伟报道:山谷里,阵阵微风吹来丝丝凉意。成群的蜜蜂“嘤嘤嗡嗡”,在涧水边、花丛中、树顶上,忽上忽下,自由自在……8月31日,记者在位于鄂赣两省交界处的峡谷中,邂逅了一个传统养蜂村——崇阳县高枧乡老胡洞村。

行走在该村,竹茂木翘,鸟鸣琅然,高山岩岩,流水潺潺。无论是道路两旁,还是密林深处,或是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传统的蜂箱。

“养蜂45年了,我的好蜂蜜正愁没处销!”在该村一组,养蜂人王金艳讲起了自己的“窘况”。

老胡洞村曾是崇阳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全村3个组、558人,水田不到130亩,330多亩耕地零星分布在各个山坳里,常年有成群的野猪出没,田地几乎没收入。由于地处青山水库源头,也不能发展大型养殖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人靠卖炭、狩猎、晒干笋为生。有些家庭人多,口粮都不够。山里流传着养蜜蜂的手艺,为了糊口,家家户户又“捡”起了养蜂的手艺,用蜂蜜兑换口粮。

王金艳今年58岁,曾当了十多年村干部,十四五岁就跟着长辈们学养蜂,是远近有名的养蜂“专家”,经常有人上门请教养蜂疑难问题。

在当村干部前,王金艳曾养了100多箱蜜蜂,后来因精力有限,便只留下几箱蜂种。2018年退休后,他重拾养蜂“事业”,一来打发时间、补贴家用,二来是想发挥余热,带领村里人谋一条绿色致富之路。如今,他的蜜蜂已发展至200多箱。

“山里网络信号不好,起初,我试着在微信朋友圈销售自家的蜂蜜,陆陆续续有些订单。可路途太远,出山一趟油费都得花不少,一次订单太少的话实在不划算。”王金艳说,后来,产量太多了,光靠他自己,实在是卖不动!

明明生产的是纯正的好蜂蜜,无奈却苦苦寻不到“好市场”。王金艳带领记者来到他家库房,里面摆放着很多个密封的大桶,王金艳随手揭开一个桶盖,用勺子一舀,亮晶晶的蜂蜜就散发出诱人的香甜味。

“夏季温度高,蜂蜜容易发酵,前几年酿的好蜜都白白浪费了!”王金艳告诉记者,眼下,他家又有2000多斤蜂蜜没卖出去,他只好在隔壁的通城县找了一家冷库,已将上好的野桂花蜜、木子花蜜、板栗蜜都寄存在那里,现在急需寻一条好销路。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老胡洞村,“好蜜愁销”是一种普遍现象。

该村3组60多岁的张阳武是一个养蜂大户,年产蜂蜜1000余斤。在他的带动下,该组王四平、廖一胜等10余户贫困户也走上了养蜂之路。

“平日里都是靠亲戚朋友或者熟人帮忙销一些,没卖完的也只能堆在房里。”张阳武说。

“如今,养蜂已经成了我们老胡洞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有人能帮忙联系一下外面的销售市场就好了!”该村2组,70多岁的养蜂人徐宏武说。

“除了市场,村民们还急需学一些关于蜂蜜储存方面的技术,真心希望大家能为我们这些深山里的蜂农指点迷津!”王金艳说。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安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 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