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聚光成炬,照亮英灵回家路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11-07 09:01

一个人,走访半个中国,让烈士英魂重归故里;一个群体,自发接力寻亲,让英烈故事广为传颂;一个团队,打造服务品牌,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聚光成炬,照亮英灵回家路

9月30日,第十个烈士纪念日,赤壁羊楼洞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前来瞻仰、参观的人群刚刚离去。

寂静的陵园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久久伫立,深情注视着一块块墓碑。

这些饱经风霜的墓碑,老人再熟悉不过,因为每一块他都亲手抚摸过。

这位老人就是73岁的余发海,是他的默默坚持,感染了一群人,感动了全社会,让微光成炬,照亮了英灵的回家路。

孤身踏上寻亲路

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随身布包里装满了厚厚的烈士资料。见到余发海时,他正在讲述为烈士寻亲的故事。

从18年前发现烈士墓群到最近一次寻亲成功,大大小小的事件,精神矍铄的余发海都记得清清楚楚。无论提起哪一个墓碑编号,他都能准确说出烈士的名字,详尽讲述这位烈士的故事。

“很多老照片、资料都捐了,供历史研究和教育后人。”余发海说。

2005年,余发海做完肾移植手术后便退居二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羊楼洞一处墓地。

当时山坡上长着一人多高的茅草,风一吹,一排排石碑就露了出来……

余发海逐一数过去,一共142座,其中有两座空墓,共安葬烈士140人。

此情此景令余发海眼眶湿润:“烈士为了保家卫国光荣牺牲,我们不该忘记他们。”

余发海曾是一名孤儿,被人收养长大,对亲情格外珍视。

看到烈士忠骨埋他乡,想到烈士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毫不知情,余发海内心沉重:“墓碑不会说话,如果我不去寻找,烈士英灵就永远不会与亲人团聚,他们的故事就会永远尘封在土里。”

余发海蹲跪在烈士墓前,逐一辨认已被风化的碑文信息,一字不落地抄录下来,然后顺着蛛丝马迹为烈士寻亲。

信件寄出去一封又一封,资料档案翻了一本又一本,烈士们的故乡去了一处又一处。

为了筹集路费,余发海卖掉了唯一的房子。家人对他不支持,旁人也不理解。面对众人的质疑,他就像一个孤勇者,义无反顾地奔走在寻亲的路上。

“找到第一位烈士亲人时,我激动得手都在抖。”余发海陷入回忆:

2006年清明前后,一封来自山西的信寄到余发海手中。烈士温秉仁的弟弟、73岁的温秉根在信中写道:“得知我兄长的消息,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前往他的坟前祭奠。”

“寻亲能了却烈士和亲人的心愿。”余发海说,此后,他便拖着重病的身体,先后去过河北、四川、广西、辽宁、贵州等地,行程上万公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为126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微光成炬慰英灵

“请问你是烈士覃汉坤的亲人吗?你的叔叔找到了,就在湖北赤壁……”

16年前,一通陌生来电打到广西居民覃璐玲的手机上。覃璐玲心情十分激动,却迟迟不敢告诉父亲覃汉珍。

几十年来,覃汉珍一直在寻找弟弟的下落,却一直未果。覃璐玲担心父亲再受打击。

而这一次,打电话的正是余发海,他真正为覃家带来了好消息。

与覃汉珍见面时,年近90岁的老人裹着军大衣,老泪纵横。听着余发海和父亲讲述往事,又实地到羊楼洞为叔叔祭拜,覃璐玲深受触动。

“作为志愿军烈士后人,我深刻理解寻亲的意义。”从那时起,覃璐玲也开始志愿为烈士寻找亲人。

这些年来,像覃璐玲这样自发参与寻亲的热心人士达千余人。其中,烈士亲属40余人,赤壁当地志愿者近200人,其他各省市热心人士数百人。他们都是深深被余发海的行动所感染的。

李萍是抗美援朝烈士冉性初的儿媳,在余发海的带动下,她建立了烈士后代参与寻亲的微信群,群中活跃成员200多人。

“因为烈士的公开信息很少,想找到他的亲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李萍说。

每次,她都是在网上搜索烈士原籍村名和联系方式,与知情人反复电话沟通、反复确认身份。

“打几百个电话是常事,有时甚至被当成骗子。”李萍说,纵然如此,志愿者们仍不放弃。最终,越来越多的人被打动,主动加入寻亲行列。

如今,以李萍为代表的志愿者们还利用网络的便利,加入各省各地的志愿者微信群,让寻亲的触角延伸得更广。

在余发海简朴而狭小的家中,有一个专门隔出来的约两平方米的工作间,余发海常常在此伏案研究寻亲的线索,书桌上的电脑是一名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捐赠的。

“许多大学生知道我寻亲的事后,到我家来帮助我,教我用电脑,帮我整理资料。”余发海说。

有一年春节,余发海因为要接待烈士家属,挪用了孙子的压岁钱。他原以为孙子会不高兴,没想到孙子对他说:“爷爷,你用我的压岁钱做好事,就相当于我做了好事,我以后要跟着你一起做好事。”

薪火传承守初心

9月18日晚6时许,从山东出发的G1553次列车缓缓停靠在咸宁北站。

在家人和烟台市芝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82岁的方玉春慢慢走出咸宁北高铁站,余发海和志愿者已等候多时。

今年8月,赤壁志愿者王琴英与山东蓬莱志愿者刘艳玲,合力找到了烈士方成宗的亲属,寻父73年的方玉春百感交集。

“一走出车站,就看见穿着红马甲的咸宁朋友,暖心的话语、热情的双手令我热泪盈眶,终生难忘!”方玉春说。

方成宗是余发海红色公益志愿服务队成立后成功寻亲的例子之一。

2020年,赤壁市成立了“为羊楼洞烈士服务”余发海红色公益志愿服务队,力争把“寻找烈士血脉 赓续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红色品牌。

志愿服务队成员姚绿华说:“余老把多年精心收集、整理的资料传给我们,手把手教我们寻亲……”近三个月,他已找到4位烈士亲属。

在团队的努力下,寻亲的范围也从赤壁羊楼洞烈士陵园,辐射到位于咸安汀泗桥的中南革命烈士陵园,以及温泉岔路口的原195医院墓群。

目前,志愿服务队的上百位志愿者,已先后寻亲一百余例,接待烈士亲属12批518人次。余发海也从“孤勇者”变成了领路人,成为人人学习的标杆。

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余发海所带领的一群人为烈士寻亲的事迹,得到地方高度重视,得到群众大力支持。2017年,羊楼洞烈士墓群已得到修缮和保护,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纪念日这天,余发海陪着从广西赶来的岑现烈士的亲属,再一次来到羊楼洞烈士陵园。

18年前,面对这些墓碑,余发海内心沉重、五味杂陈,如今再看这些墓碑,如同老友重聚,他感到无比欣慰。

咸宁日报记者 王恬 周萱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两置”维权新做法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下一篇: 全省“红领巾读档人”微视频评选结果揭晓 咸宁市3部作品获奖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