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精准扶贫不漏一人——通山县板桥村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6-23 08:33

  “板桥村是通山精准扶贫的样本,目前正在全县推行。”17日,通山县委书记杜文清对记者说。

  于是,记者走进大畈镇板桥村,很想弄清楚一个问题,板桥村到底是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的?

  真贫假贫如何辨

  板桥村1组村民刘道河性格耿直,有一说一。他说: “我们组评出来的4户贫困户,公开、公平、公正,大家心服口服。”

  县扶贫办副主任沈道池说,根据省农村贫困线划分标准,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76元的为贫困人口。

  “按照这个标准,去年初,省纪委工作队进驻板桥村后,组织专班逐户走访调查,前后花了半年多时间。”村支书刘鹤鸣说,“全村375户人家,评出贫困户144户642人,占全村人口的36.3%。其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27元的特困户有36户。”

  精准扶贫首先必须精准识别。这些贫困户是怎么评出来的?或者说,真贫、假贫如何辨?

  大畈镇扶贫干事袁达琳解释说,除了依据人均年纯收入外,还根据住房状况、家庭劳力情况、成员健康状况、生产生活来源等显性要素,综合考量,精准识别,不少算一个贫困户,也不多用一个指标。

  贫困户摸底统计出来后,村组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分别进行多轮评议,名单反复张榜公示。村民没有任何异议后,才确定到户。

  “谁家生活困难,谁家需要救助,其实村民们心里都有一本账。结果出来后,没有人扯皮拉筋。”村主任章元宵说。

  精准识别还要精准分析。为何?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认真梳理,总结出因病、因灾、因学、因残、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门路等8种主要致贫情形。

  深问一句,如何做到精准识别常态化,扶真贫、真扶贫?

  驻村的大畈镇党委副书记徐良开说,贫困对象一户一张卡、一年一检查,资料信息一年一录入、一年一更新,网上公开,动态监测。贫困户一旦脱贫,马上销号,不再享受扶贫政策。

  贫困对象谁来帮

  “1组特困户阮长山,劳动能力差、住房危房、年老多病,落实危房改造资金2万元……”

  记者翻开板桥村36户特困户脱贫计划表,每户的家庭成员情况、生产生活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致贫原因、脱贫计划、帮扶责任人等,填写得一清二楚。

  板桥村是通山县纪委的扶贫联系点。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胡金云说,我们对板桥村36户特困户实行结对帮扶,精准施策,不脱贫不脱钩。

  今年74岁的 阮长山患有严重风湿病,老伴王金叶患有心脏病,俩老住在危房里艰难度日。

  大畈镇党委书记金大德跟阮长山结成帮扶对子,帮他落实了危房改造资金,还自掏腰包送来猪崽和虾笼。算起来,一年起码收入5000元。

  阮长山俩老正在忙着招呼建新房。望着已经封顶的新房,他说,感谢共产党,帮我圆了新房梦。之前,他在土坯房住了50多年。

  王金叶在一旁插话说,如今日子有了指望,我真是舍不得死。

  精准施策,关键是,变漫灌为滴灌,私人定制。

  刚刚脱贫的2组村民刘应日告诉记者,家里有7口人,去年驻村包户干部出面担保,帮他贷款6000元发展网箱养鱼,当年收入6万多元。

  尝到甜头后,刘应日发挥养鱼技术特长,联系30多户养鱼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什么?他笑答,有钱一起赚。

  镇里规定,帮扶责任人要保证所帮特困户年增收不少于5000元。平时上门走访,必须留下图片、文字,存入个人扶贫档案,作为年终评先表模的依据。

  如何确保结对帮扶不走过场?金大德说,所有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每月一抽查,每季一碰头,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

  金大德介绍,今年以来,先后通报批评了4个镇直部门负责人。直接原因是 ,帮扶措施不明确,效果不明显。

  中午时分,突然下起大雨。在4组特困户徐臣良家,记者碰见大畈住建分局局长赵正祥。一问,他是结对帮扶责任人,打算帮助徐臣良养鸡。

  已过花甲之年的徐臣良说,老伴长年瘫痪在床,俩老靠低保生活。经徐局长介绍,今年初他到附近景区做清洁 工,一周工作3天,既能照顾老伴,一年还可收入五、六千元,补贴家用。

  怎样扶贫见长效

  板桥村靠山面水,富水湖将全村分割为南北两半。一直以来,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村民守着青山绿水受穷。

  实施精准扶贫,如何精准发力见长效?

  转机出现在去年初。横跨富水湖的板茶大桥建成通车,公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机会来了。 就在去年4月,村里引进湖北天宇三农公司,通过二次流转,集中3000多亩荒山连片发展油茶,形成“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的资源共享新模式。

  大畈镇镇长程刚介绍,所谓二次流转,就是村委会先从村民手中流转山地,然后再集中流转给公司,股份经营。这样做,既避免了村民与公司的纠葛,又确保了村民的利益。

  一下子,村民变股民。每年按流转面积收取山地租金,5年后油茶进入丰产期,全村1769人参与股金分红,每人每年可分红600多元。

  8组特困户全移定身体残障,丧失劳动能力,丈夫病故后,与13岁的儿子靠政府救助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将2亩山地流转给村委会,5年后每年最低可收入1200元。

  还不松手。政府又出资帮助全移定建了10口网箱,挂靠村里养鱼大户代为经营,按合同,每年给她5000元现金。

  从此,全移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好过起来。

  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收入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而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又该怎么办呢?

  用政府有形之手引导市场无形之手,因地制宜打造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这是板桥村产业扶贫的新常态。

  一年多来,村里新建了油茶、水果、网箱养殖等产业基地,引进了富水湖生态度假园、富水花海旅游观光等项目。目前全村已有80多名贫困群众长期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每人每天收入上百元。

  另外,培植大邦湖羊养殖、北港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带动困难群众勤劳致富。仅养鱼一项,53户养鱼户去年户平增收3.5万元。

  刘鸿鸣说,现在全村人人都有经济林,户户都有致富业。

  发展产业不忘困难群众安居乐业。去年以来,板桥村利用危房改造政策资金,已帮85%的危房户建起新房,今年有望全部解决危房问题。

  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的8组村民章拔干,今年春节前搬进新房。他说,建房花了4.5万元,政府补助3万元,自己只出1.5万元。“这个年过得蛮开心”。

  教育是板桥村未来的希望。“在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学生失学。”板桥小学校长全锦玲自豪地说,村里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上不起学的贫困户子女提供补助兜底。

  板桥样本怎么看

  资料显示,板桥村现有耕地411亩,山林1.3万亩,水面5160亩,去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比上年增加1595元。

  省纪委工作队和县委县政府在板桥村探索出了三种扶贫模式,即:资源共享型、群体帮扶型和产业带动型。

  通山县委书记杜文清说,板桥村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新时期扶贫工作要扶谁、扶什么、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板桥村精准扶贫,不漏一人。同时,把握好“照顾多数,不垒大户,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为其他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经验,开辟了新路径,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精准扶贫的板桥样本,最核心的内容是资源共享,最关键的举措是群体帮扶,最有效的路径是产业带动,最终极的目标是共同富裕。

  采访过程中,干部群众普遍反映, 当前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拿板桥村来说,贫困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有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的拼劲,缺少脱贫致富的办法;由于经济基础不牢,因病、因学、因灾等导致脱贫又返贫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

  在县扶贫办主任柯振华看来,新形势下,扶贫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使造血功能可持续,让贫困对象有一个长久稳定的收入来源。

  事实上,贫困群众需要改造危房、看病治病、子女上学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争取国家政策解决。

  杜文清说,让贫困群众长富久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板桥样本算是开了个好头,往后我们还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记者 杜先龙 徐世聪 特约记者 陈卫民 通讯员 王奇志)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绿色生态招客聚财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下一篇: 李建明检查公安武警消防值班备勤 提升应急能力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