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我市唯一的省级重点贫困县。说穿了,就是“穷”。
穷不倒志,穷则图变。今年通山精准扶贫锁定的目标是,8740户、2.5万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子”。
问题来了,精准扶贫如何管长远?
实践中,通山做出了回答:产业扶贫。
在县委书记石玉华看来,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更是贫困户早富快富、长富久富的重要保障。
集山区、库区、老区、苏区、边区于一身的通山,今年全县纳入产业扶贫的贫困户有11101户,占72%。
有道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选对,事半功倍。
那么,通山到底是怎样实施产业扶贫的呢?
11日,县扶贫办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通山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产业扶贫十种模式,在全县推广。
哪十种模式?
一是政策融入模式:实行“政策+资源”带贫困户。
二是龙头带动模式:实行“企业+市场”带贫困户。
三是挂靠经营模式:实行“挂靠经营+保底分红”带贫困户。
四是旅游扶贫模式:实行“乡村旅游+农家乐”带贫困户。
五是能人引领模式:实行“能人+托管代养”带贫困户。
六是租赁返聘模式:实行“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带贫困户。
七是合作共建模式:实行“合作社+基地”带贫困户。
八是集体反哺模式:实行“村委会+集体经济”带贫困户。
九是捆绑发展模式:实行“捆绑抱团+借船出海”带贫困户。
十是培训造血模式:实行“培训+就业创业”带贫困户。
十种模式,效果如何?口说无凭,有例为证。
比如,合作共建模式。慈口乡惠民渔业合作社,社员共建高效水产基地800亩,年产鲜鱼24万斤,年产值140万元,年利润60万元,包括17户贫困户在内的86户社员户平年增收7000元。
比如,集体反哺模式。燕厦乡北冲村委会,利用荒山资源建香樟、桂花等苗木基地263亩,目前苗木价值达230万元,村委会每年出售苗木收入达15万元以上,带动14户贫困户参与苗木管护,每户年均收入达8000元。
比如,捆绑发展模式。通羊镇郑家坪村,在当地香菇种植大户带动下,8户贫困户抱团组建合作社,争取扶贫贷款40万元,发展香菇产业,基地规模由去年10亩扩大到今年30亩,每户贫困户年均可收益2万元。
……
围绕产业扶贫,通山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资源抓开发。重点培育小龙虾、香菇、油茶、楠竹、茶叶五个亿元产业,稳步推广孔雀、梅花鹿、豪猪、中药材等新兴致富产业,深度打造通山乌骨山羊、杨林野山猪、瑶山红茶、鄂南香榧等地域品牌。
目前,通山新发展香菇基地45处,种植规模达到250万袋;新发展小龙虾基地5000亩,养殖规模达到2.1万亩;新建千亩油茶基地7个,油茶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全县共投入造林资金1.3亿元,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
深问一层,产业扶贫为什么能够管长远?
在通山,干部群众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
为了推进产业扶贫,通山今年策划融资规模35.3亿元,已批复18.8亿元。同时,设立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按10倍比例放大授信额度,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难问题。还有,完善扶贫贷款平台,由政府、银行、保险三家改为政府和银行两家分摊风险,简化了放贷流程。从3月份调整以来,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927笔、8032万元。
为了推进产业扶贫,通山今年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78.7亿元。很快,富水库区南岸公路建设、黄荆口水库项目建设、牛头山隧道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
为了推进产业扶贫,通山所有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贫困村,省市工作队、县直部门与全县187个贫困村结成对子。47名县直部门一把手选派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8000多名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对贫困户实施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精准帮扶,做到任务不完成,责任不脱钩。
在产业扶贫新模式的带动下,目前,通山5100余户群众参与山林开发,发展油茶、楠竹、茶叶、香菇、苗木、水果等特色种植业;2500余户群众参与小龙虾等水产养殖业;7600余户群众新发展养猪、养羊、养牛、养家禽等畜牧业;支持162户贫困群众参与农家乐经营,支持226户贫困户发展光伏发电,支持484户贫困户发展电子商务。
决战扶贫攻坚,通山正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咸宁日报记者 杜先龙)
编辑:admin
上一篇:
我国网络空间防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篇:
咸宁法治文化公园开园强化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