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通讯员 张敏
日前,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咸宁市“三乡”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面引导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培植“三农”发展新动能。
实施“三乡”工程,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方式、新抓手。根据计划,未来三年,我市将推动50000市民下乡,吸引5000 能人返乡,引进500个企业兴乡。
到2020年末,村村有能人回乡兴业创业,有企业共建共享,全市农业产业开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发展快速推进,特色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托“三乡”工程,在咸宁,一条新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之路正探索前行。
深度融合
——汇聚“三农”发展新合力
建设美丽乡村,吸引市民下乡;集中集约发展,吸引能人回乡;创新服务模式,引进企业兴乡……
从大处着眼,实施“三乡”工程,是打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之门的新钥匙,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实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往细处分析,建设“三乡工程”,就是要广泛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撬动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乡”工程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如何理解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和企业兴乡?
“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依法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农地等资源,下乡过田园生活,增加农村消费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能人回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外出有成的农村能人,返乡置产创业,反哺家乡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乡村治理,带领乡亲走共同富裕之路。
“企业兴乡”就是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合作开发农村资源,带动农民发展致富。
实施“三乡”工程,有利于汇聚“三农”发展合力,解决乡村振兴的动力问题;有利于推动城乡互动互促,开辟城乡发展要素对接融合的新渠道;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贫困群众脱贫,改善农村环境、重塑乡村文明、完善乡村治理。
思路一变天地宽。我市着眼于城乡资源要素的融合,大力实施“三乡工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城乡有效对接,正在使城乡要素资源产生“化学反应”,推动农业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增收、农村加快变样。
要素对接
——引导一江春水向村流
5月中旬,咸宁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乡村振兴项目涌现成为最大亮点,共有6个项目破土动工,投资额共51.9亿元。
华中百草养生园选址在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孙田村及周边地块,预计总投资12亿元。该项目定位为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将打造成为华中地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
围绕农业转型升级,我市着力推进“三园、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使之成为承载“三乡”工程的重要平台。
到2020年,全市重点建设30个高标准田园综合体。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养老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
同时,鼓励“三乡”主体经营村庄,着力打造一批“教授村”“电商村”“网红村”等特色村庄。
位于隐水洞风景区旁的西泉村,被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来打造。市规划部门针对该村现状,提出采取“旅游带动型”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依托隐水洞风景区,通过产业融合、文化提升、设施完善、风貌整治等规划路径,将西泉村打造成“洞奇、景美、山青、水秀、人和的中国传统村落”。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我市积极引导市民下乡。鼓励市民组团下乡观光旅游,支持“三乡”主体以租赁空闲房屋、流转土地和开发资源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休闲、养老康养、农事体验。到2020年全市重点建设100个高标准美丽示范乡村,30个休闲旅游精品点和线路。
深度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支持“三乡”主体开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经营。实施农产品加工千亿工程计划,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更多的能人和工商资本到农村兴业。
强化保障
——下得来留得住可创业
今后,我市下乡回乡人员创新创业,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适用小微企业相关政策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前提下,我市鼓励“三乡”主体与当地农民合作改建住房。
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市全力为“三乡”主体提供便利服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三乡”工程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
面向“三乡”主体的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各地积极做好土地流转、项目选择、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通过培植典型,创新模式,分类指导,加强引导,加强引领——
在市民下乡方面,重点推广养老康养型、休闲度假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等模式。
在能人回乡方面,重点推广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招商大使型等模式。
在企业兴乡方面,重点推广投资兴业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帮扶型、服务带动型等模式。
强化政策支持,我市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要向“三乡”工程倾斜。以县为平台,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和责任“五到县”,统筹使用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 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公共文化体育等资金,推进“三乡”工程建设。
破解融资难,加大对“三乡”工程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三乡”主体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以考评促提升,市委、市政府将各地推进实施“三乡”工程情况纳入县(市、区)“三农”发展综合考评范围。各县市区也加强对“三乡”工程实施情况的检查督办,建立健全督办、考核机制。
咸宁,正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劲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