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莉敏、通讯员李磊、赵莎报道:生前,唐光友老人一直坚持在自家阳台上升国旗;如今,斯人已去,家人替他珍藏起这面五星红旗。
“老唐把国旗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最近经常下暴雨,赶紧收回来保存好。”七一前夕,咸宁军分区干休所五楼,唐老的老伴梁宏玉双手捧出国旗告诉记者。
梁宏玉说,自从1985年退休以后,唐光友就形成了习惯,每天在自家阳台升国旗。每天清晨,伴随着咸宁军分区干休所嘹亮的军号声,他要亲手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并虔诚地敬一个军礼。
唐老最后一次升起国旗,是今年春节。那时候,他已经病得很重,阳台上风很大,梁宏玉怕他着凉,不让去。但他说:“现在我已经不能为党贡献力量了,只有看着国旗,心里才安宁。”
1985年,唐光友得知自己患了食道癌之后,首先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组织。他担心身体原因会影响工作,决定提前从咸宁军分区副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下来。
离休不离党,离休不离责。唐光友一边用革命军人的顽强意志与癌症斗争,一边用肩扛起了“老一辈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责任。他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宏伟大业需要他们去继承、去奋斗、去实现。”
唐光友率先与离休干部狄希亮一起,发起成立了当时咸宁地区第一个“关心教育下一代小组”,走进学校、走进落后青年的家庭,用真情和爱心使80多名失足青年重新树起生活信心。
这些年来,唐光友先后担任市实验小学、温泉中学等8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做好事、帮他人”活动,为学生购买健康书籍……
他带领十几个学雷锋小组,长期利用节假日无私奉献,上街打扫卫生,到车站义务值勤,为灾区人民和残疾人募捐……
唐光友还倡导成立了一个“革命传统报告团”,自告奋勇当起了团长。不管是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前来邀请,都满口答应;无论听众多少,都认真准备;无论天晴下雨,都按时到会。
“唐光友老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唐光友先后通过数百场朴实的报告,唤起了青年们奋发向上的感慨和行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唐老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像一粒种子,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咸宁军分区干休所所长陈金龙说。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六大"活动专题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