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跨越72年的寻亲之路⑤】“烈士回家了,我们也就放下心了!”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7-19 08:44

7月18日一早,大山深处的通山县通羊镇赤城村城坑吴庄,一改往日的宁静。

村民们聚集在村口,翘首以盼。

因为,今天是乔凤山烈士回家的日子。

72年前,河北籍战士乔凤山在这里牺牲,通山村民吴兴发为烈士捐棺,吴家四代人接力帮烈士寻亲。

如今,烈士的亲人终于来了。

“来了,来了!”上午10时许,两辆“冀”字头牌照的车子一驶进村口,村民就涌上前去。

一下车,乔凤山的侄子乔爱民就紧紧握住了吴家人的手。他情绪激动,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

“我们找了72年,终于找到你们了。”吴兴发的孙媳妇焦雪芬说,今天终于实现了祖父的夙愿。

谈及寻亲历程,乔爱民同样感慨万千:“我们也找了几十年,但不知道从何找起。”他说,乔凤山为国牺牲,家里人都以此为荣。这次到咸宁通山来,一是接乔凤山回家,二是来看看他牺牲的地方,还要当面向吴家表示感谢。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为他寻亲、扫墓,让烈士在异乡不孤单。”乔爱民、乔青罗兄弟说,“你们就是咱亲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长眠通山72年,当地许多村民早已把乔凤山当做亲人,每年都有人自发为他扫墓。

村民吴碧仙自认乔凤山为义父,为他守墓多年。

当乔家人上门道谢时,吴碧仙一边抹眼泪,一边再三叮嘱:乔凤山回到河北,在烈士陵园安葬后,一定要拍照片发回来看看。

听说烈士即将回归故里,不少离村居住的族人,从外地甚至外省赶回来,送烈士最后一程。

80岁的吴居日老人一大清早就从县城回到村里:“乔凤山烈士牺牲的时候我8岁,当年亲眼看着他安葬,今天也要亲眼看着他回家。”

吴兴发曾孙吴高尚带着一家人从贵州赶回通山,他说:“找到乔凤山烈士的亲人,是我家几代人的愿望。愿望成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带着孩子一起为烈士送行,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下午1时许,乔凤山烈士遗骸正式开始迁出。

乔凤山亲属、吴家一家、义女吴碧仙等人围在墓前,鞠躬、跪拜。

终于见到埋骨他乡、思念多年的亲人,乔爱民等人不禁失声痛哭。

此时,一直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仿佛也在祭奠烈士。

随着墓穴一点点挖开,乔凤山的遗骸、遗物逐渐显露。

乔凤山的侄子们,小心翼翼地取出遗骸和当年随葬的58发子弹。

雨中,乔爱民怀抱着乔凤山的遗骨,不断喃喃地说:“叔,回家了,回家了……”

“河北湖北路畅通,万水千山都是情……”临走前,乔家、吴家人站在村口依依话别,不愿离去。乡亲们眼噙热泪,目送烈士英灵远行。

焦雪芬说,“烈士回家了,我们也就放下心了!”

当天下午,乔凤山的遗骸迁出后,邯郸市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永年区双拥办工作人员,在烈士墓原址竖立了一块重新制作的纪念碑。

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单永涛介绍,重新立碑是为了感谢通山人民的守护,铭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也是为了缅怀烈士功绩,传承革命精神。

单永涛告诉记者,乔凤山是永年区1875名在册烈士中的一位,也是永年区烈士陵园建成后第一位回迁的烈士。

他说,“这次追寻烈士的足迹来到通山,深深感受到通山人民对烈士的敬爱,将把通山人民这种崇尚英雄、拥军爱军的精神带回永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周萱 特约记者 孔帆升)


编辑:何凡

上一篇:
下一篇: 【泉都观察】赤壁:以软环境提升硬实力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