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杂费用全免,家庭负担为零……通山县实行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举措,使全县247户、357名寒门学子,不再因贫困而失学(见本报9月10日一版),值得点赞。
治贫先治愚,是历史的经验。数据显示,目前我市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很少。除了客观条件和原因外,自身素质的低下是最根本症结。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讲,要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让其学到文化知识,掌握致富技能。
扶贫先扶教,是现实的要求。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完整的、系统的、良好的教育,不仅需要各级各部门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还要在优质教育资源上给予倾斜。要知道,培养好一个贫困孩子,或许就能收到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穷根”的奇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倡导教育扶贫,不仅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脱贫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民生工程。只有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培养,拥有了知识和技能的贫困家庭,才能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最终实现脱贫。(张敏)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高中周末不再补课,你怎么看
下一篇:
责任“认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