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禁烧、禁煤、禁鞭和治理非煤矿山、扬尘、尾气为重点的“三禁三治”工作,正在全市深入推进,保卫“蓝天”,还市民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正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然而,笔者近日到乡镇采访时,却发现了这样一个苗头:一些单位和个人认识上存在误区,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去动真格,担心关停过多企业,会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落实上存在消极畏难情绪。
由此可见,要确保“三禁三治”取得预期成效,重在形成长效机制。只有依法建章立制,强化长效体制和机制建设,对违规的企业和个人施以重罚,才能让“三禁三治”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否则,一阵风式的检查整顿过后,一切仍是老样子。
俗话说,顽疾必须猛药医。要遏止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下滑的势头,就该重典治乱,做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打击要准”,抓住核心和要害,确保“三禁三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民生。要形成“三禁三治”的长效机制,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关系最密切的环境问题作为重点,以省里对我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为目标,以全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长效管理机制为着力点,促进重污染行业转型升级,还市民一片蓝天、一方净土。
“三禁三治”要抓出成效,关键在强有力的问责,贵在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常抓不懈。只要我们敢于动真格,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抱定让那些祸害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代价的决心,污染的“毒瘤”就一定能够彻底根除。(柯常智)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动真碰硬管护城市家园
下一篇:
老有所为绽放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