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如果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任何意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从“1”发轫,用全民健康托起小康咸宁,必将为300万咸宁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日前,我市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共同推进健康咸宁建设,努力开创咸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国家层面讲,只有人民健康,国家富强、社会文明进步才有基础。从个体来讲,只有保持健康,个人价值实现和家庭幸福才有可能。
咸宁正处在决胜全面小康、推动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要想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咸宁建设尤为迫切。建设健康咸宁,可以说是坚持健康优先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市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据统计,我市因病致贫返贫的占贫困人口的47.36%,健康问题成为我市当前脱贫攻坚的重大难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健康是第一需求。迎接新挑战、破解新难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扎实推进健康咸宁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让全体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持预防为主,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抓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发现,影响健康因素当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比最高、达到60%,远远高于生物学、环境、医疗服务等因素。要广泛普及健康知识,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咸宁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健康资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宜居、美丽的生活家园。从衣食住行入手,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要推动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旅游、大文化等深度融合,抓好项目谋划落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把健康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要聚焦医改攻坚,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形象说法:如果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任何意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从“1”发轫,用全民健康托起小康咸宁,必将为300万咸宁人民带来更大福祉。(朱哲)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有“秘书式”服务何愁发展不好
下一篇:
简政放权增动力——咸宁市推进“放管服”改革系列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