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见博、通讯员钟晓阳报道:7月10日夜间,赤壁人民广场上,一个特殊摊位前热闹非常:鲜红番茄垒成“小山”,剥开皮的甜玉米露出饱满颗粒,带着露水的莲蓬散发着清香——这些刚从二十公里外神山镇文清村运来的农产品,成了市民争相抢购的“香饽饽”。可就在半年前,这些鲜甜的果蔬还都差点因滞销而烂在田地里。
文清村农产品从滞销到热销的“逆袭”,始于一群村干部的跨界尝试。
地处赤壁市偏远乡镇的文清村,曾因山路崎岖、信息闭塞,优质果蔬常年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眼睁睁看着熟透的番茄在地里开裂,村民们蹲在田埂上抹眼泪……”文清村村干部陈小姣至今记得去年秋收时的场景,那时全村优质农产品月销售额不足万元,土地撂荒面积逐年扩大。
去年年初,村“两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手机“架上”田埂开启了直播。镜头里,带着泥土气息的番茄、玉米被一一展示,陈小姣带着浓重乡音的讲解意外走红:“这是我们‘清风园共享农场’的生态菜,施的是农家肥,摘下来就能吃!”首场直播就卖出500斤蔬菜,让村民们看到了新希望。
线上热度未减,线下布局接续。今年开春,村干部们又化身商贩,每周三次驱车进城摆摊。傍晚六点半的赤壁人民广场,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着的身影:村支书负责维持秩序,年轻干部举着二维码收款,农户们介绍农产品。
“第一天就卖了2800元,第二天又有不少村民加入了我们的队伍。”陈小姣笑着说,如今固定跟着出摊的村民已有23户,从豆角到莲蓬,上架的农产品种类增至12种。
“这番茄带着自然的酸甜,味道真的好!”“他们的菜不打农药,孩子们吃着放心。”前来购买果蔬的市民连声夸赞,经口口相传,让文清村摊位成了广场热门“打卡点”,其中回头客占比超七成。
直播间和人民广场摆摊的“双轮驱动”,让文清村的农产品日均销售额稳定在3000元以上,较去年增长了近十倍。更可喜的是,曾经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主动复耕了120亩撂荒地,就连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加入了种植队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赤壁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即将启用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咸宁日报见习记者刘念近日,一网民在咸宁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帖反映,市人民广场周边有些树被白蚁啃食严重,影响整体美观。针对...
据介绍,此次改造建设内容包括中心花坛景观绿化、地面铺装改造、入口花坛改造、音响系统更替、舞台两侧放置坐凳、补植香樟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通讯员黄龙林摄。
天气预报的滂沱大雨没有来,衣不卸甲的白衣将士却要走。清晨6点,从云南援咸医疗队驻地附近一号桥路段,到中心花坛,到双鹤桥...
21日,市民在市人民广场踏青赏花。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袁灿陈红菊摄。
“七一”将至,走上咸宁城区街头,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市人民广场、十六潭公园、青龙山公园、桂乡大道高速口、温泉中心花坛、...
连日来,市人民广场中心花坛的向日葵竞相绽放,放眼望去,一片金色花海,一朵朵金灿灿向日葵缀满枝头,如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要说最能代表夏天的花,向日葵肯定是其中之一。据悉,向日葵最佳赏花期为一个半月左右,不想错过市人民广场向日葵花海的市民朋...
9月28日,咸宁智未莱教育集团教师职工在人民广场开展“祝福祖国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昨日,我市新年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不少市民出门堆起了雪人,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美丽的雪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