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全媒体记者黄沚瞻、通讯员简臣杰报道:5月4日清晨,县城餐馆经营业主王维光驾驶着小汽车来到合作社上门收购新鲜黄精。随着合作社品牌打响,周边县市餐饮企业、药材商主动上门采购,高峰时段每天有近3吨药材从基地运出。
崇阳县城餐馆经营业主王维光说:“我特地来收购野生的‘鸡头’黄精,拿回家自己九蒸九晒,加工之后添加到菜品里面,它既可以增香增鲜增甜,又可以益气补血,添加了黄精的菜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合作社门口的空地上,十几名村民正熟练地加工石菖蒲种苗。在此务工的多为本村留守妇女,经培训后人均日加工药材超200公斤,人均日增收150元。另一侧,经过自动化设备清洗过的黄精通体金黄,村民将其推入车间内进行进一步加工。车间内,合作社负责人金劲松正与村民分拣黄精种苗,将优质种苗整齐码放,准备发往邻县种植基地。
“这个大的一般用来做成品,加工干货,小的适合做种苗,它的生命力非常强。”劲松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金劲松告诉记者。
黄精,素有“仙人余粮”之称,是中药材市场的“明星品种”,兼具补气养阴、增强免疫等功效,近年来在养生保健和医药领域需求激增。
崇阳县港口乡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发展林下黄精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近年来,小沙坪村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提升乡村“造血”功能,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春夏季节是中药材种植的黄金时期,村里的中药材合作社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每天售出黄精种苗超过10万株,黄精、石菖蒲的成品和半成品超过5000斤。销路好用工需求也大,每天需要20到30人务工。”港口乡小沙坪村党支部书记金时敏介绍。
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合作社现已形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育苗、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种植黄精300余亩、白芨150亩,每年加工黄精、白芨等中药材300多吨,育种2000多万株,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带动本村50多名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崇阳县白马村:小红薯“种”出大产业
下一篇:
崇阳县千年古堰“打卡”胜地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丽娅、通讯员黎志远、曾翠翠报道:“知母种子主要分为春播和秋播,我们这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项目建成后将对加快推进该县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构建医药创新能力和研发平台,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全面小康建设...
通城县众创农场负责人吴海兵说道:“今天开这个中药材培训会,专家给我们中药材企业指导工作,培训演讲,我们收获很大,让我...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吴龙辉报道:近日,通城举办2019年中药材培训会。据介绍,本次培训采取专家授课、现...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李子明报道:3月18日,通城县大坪乡四甲村新翻耕的基地上, 50多位村民在种植中药材...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彭桃红)5月11日上午(本周六),香城都市报社将联合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开展“小小中医师国粹传承人...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丽娅、通讯员李周凤、曾记录报道:22日,崇阳县高枧乡义源村华罗寨中药材种植基地上,成片的金...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丽娅报道:“在安徽亳州召开的2019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5届全国中药材交易会上,我们带去参展...
冬日,走进鄂南山区通城县中药材基地,药草飘香,药农忙碌其间。工人在艾舒宝生活用品公司生产车间瑶乡御草药业员工在组培实...
11月28日,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劲松中药材就业扶贫车间门前,村民在晾晒中药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