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崇阳新闻 >> 正文

二十七载育桃李一片丹心映讲台 ——记崇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沈丽红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30 15:14

全媒体记者 陶然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用无私的爱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她,就是崇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优秀教师——沈丽红。

把课堂种进生活里的“魔法师”

“数学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堆砌,它是宇宙写下的诗”。这是沈丽红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1998年刚站上讲台时,她带的第一批学生里,有个总把“2+3”算成“4”的男孩。为了让孩子理解,她带着全班同学在操场分糖果,用“你有2颗糖,我再给你3颗,现在有几颗”的游戏,让抽象的算术变得触手可及。

如今,年近五十的她依然保持着“折腾”的劲儿。教“长度单位”时,她带着学生量教室的门、课桌的腿,甚至让孩子们互相量身高,在笑声里记住“厘米”和“米”的区别;讲“比喻句”时,她拎着盆栽进课堂,“你们看这绿萝的藤,像不像奶奶织毛衣的线?像不像小蛇在爬?”孩子们的作文本里,从此多了“阳光像蜂蜜洒在书上”“教室后的爬山虎是绿色的窗帘”这样灵动的句子。

“沈老师的课像‘寻宝游戏’。”这是学生们的共识。学“观察日记”,她特意在教室窗台上摆了盆水仙,每天带着孩子们记录花茎长高多少、花瓣展开几片,有个平时怕写作文的男孩,竟连续写了5篇《水仙成长记》,结尾写道:“水仙开花那天,沈老师笑起来比花还好看。”

面对教育革新的浪潮,沈丽红老师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主动钻研智慧课堂技术,将多媒体工具与传统教学融合,让课堂焕发新活力。2001年就被咸宁市教育委员会评为"1998——2000年教学常规工作先进教师";2002年被咸宁市教学研究室评为"市级教改先进个人";2003年执教的《纸花篮》荣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2007年被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咸宁市小学劳动优秀教师";2010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第一届"人教杯"创新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2014年撰写的案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会的二等奖;2017年在县教研室举办的"四优"评选和课题研究中,她教的公开课《万以内数的认识》荣获一等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教法》在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全国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中国教育学刊》期刊上发表;论文《浅析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在《中小学教育》杂志上发表;2024年被评为咸宁市陈利平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2025年执教的《搭配问题》在全国优质微课教育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藏在细节里的“童心守护者”

在沈丽红老师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个铁盒子装着“宝贝”:掉了带的运动鞋、备用的红领巾、装着创可贴和碘伏的小药包,还有一沓厚厚的“家校联系本”。本子里记着每个孩子的小习惯:谁吃饭爱挑食,谁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谁课间喜欢打闹,谁爱哭鼻子,谁……

2021年,班里转来一个叫小博的男孩,父母在外地打工,跟着奶奶生活的他总是低着头,作业本上的字歪歪扭扭。沈丽红老师发现后,这孩子课间总躲在操场角落看蚂蚁。那天放学后,她蹲在操场边陪小博看了半小时蚂蚁搬家,轻声说:“你看蚂蚁搬东西多认真,你的字要是认真写,肯定比它们搬得还整齐。”

从那天起,沈丽红老师每天留20分钟陪小博练字。她不用红笔圈错字,而是在写得好的笔画旁画个小笑脸;遇到难写的字,就握着他的手一起写。三个月后,小博的作业本上第一次出现了"优",他跑着冲进办公室,把本子举到沈丽红老师面前,眼里的光像星星。

这样的故事,在27年里数不清。有家长深夜发来消息:“沈老师,孩子说梦话都在背您教的数学公式”;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来:“您当年说‘读书能看见更大的世界’,我做到了。”沈老师总是说:“教育不是灌输,是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像牵着蜗牛散步,得有耐心,更得有爱心。”

甘做春泥的“引路人”

“沈老师的备课本,就是我们的‘教学宝典'。”年轻教师李老师说。在第二实验小学,沈丽红老师是出了名的“传帮带”能手。她的备课本上,不仅有详细的教学流程,还有“课堂突发情况预案”:如果学生走神怎么办?如果知识点讲不透怎么补?甚至标注着“今天天气热,课堂节奏要放慢”。

作为资深教师,她更乐于做年轻教师的“引路人”。2018年,学校刚推行珠心算教学,年轻教师们一时摸不着头绪。沈丽红老师主动讲了示范课,引领老师们如何上好珠心算课,把抽象的教学理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课堂实践。 同年12月指导刘老师在全县珠心算教学大比武活动中《5的进位加法》荣获一等奖。 2019~2023年连续五年荣获省珠心算比赛“优秀教练奖”。

“我刚教书时,老教师手把手带我的场景,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沈丽红老师翻着泛黄的教学笔记,里面夹着1998年刚入职时,老校长写的评语:“教育是良心活,要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她记了27年,也做了27年。

“用真诚架起家校心桥”,这是沈老师始终践行的教育信念。她常说:“教育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家校并肩同行的温暖旅程。”

家访早已是她的日常,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每次登门,她总会带着精心设计的“亲子阅读记录表”和“家庭小游戏清单”,耐心细致地教家长们如何开展高质量陪伴。遇上忙于生计的家长,她特意建了“班级成长群”,每天在群里及时分享孩子在校的点滴进步,字里行间满是鼓励与肯定。

这些看似朴素甚至有些繁琐的做法,恰恰是最动人的真诚与善意。正如家长们常说的:“把孩子交给沈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这份用心,让她收获了无数信任,也赢得了"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等诸多荣誉。如:2004年县政府颁发“优秀教师”;2019~2024年连续六年被评为第二实验小学“优秀教师”;2018~2024年连续七年被评为第二实验小学“模范班主任”;镇、校级的年年都有。但在她看来,孩子们敞开心扉的笑容,才是最珍贵的奖状。

27载春秋,从青丝到微霜,沈丽红老师用坚守告诉我们:优秀的教师,从来不是耀眼的明星,而是默默扎根土壤的树,把浓荫留给学生,把年轮刻进时光。她的故事,是千万平凡教师的缩影,也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山村拓荒牛 ——记崇阳县铜钟乡清水村种粮大户王青兵
下一篇: 浪口森林温泉 消暑有“凉”方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