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清晨的阳光掠过长江畔的稻田,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村的后备干部张思远已骑着电动车开始入户走访。他的袖口沾着田间地头的泥土,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村民关于大棚蔬菜种植的建议。
这位26岁返乡大学生的另一个身份是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县级后备人才库,如今已成为群众口中“靠得住的小张”。
在嘉鱼,像张思远这样经过系统化培育的村级后备力量共有226人,他们正如同奔涌的新血,注入乡村振兴的脉络中。
面对村级组织老龄化、人才外流等困境,嘉鱼县自2022年起实施村级后备力量链条式培育计划,县委将人才培养视作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关键,构建起“选拔-培育-使用”闭环体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遴选人才的第一步犹如沙里淘金。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统领全局,8支由县镇干部组成的调研队穿梭在全县83个村的乡间小路上。他们不仅看学历和阅历,更注重群众口碑与实践能力。
官桥镇舒桥村的养殖致富能手杨军,就是在遍访中被发现的。尽管只有大专学历,但他带领十余户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现在正带领周边群众开展水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不断增加群众收益。
经过纪委监委、公安等11个部门联合审查,杨军与其他225名优秀人才共同入库,其中35岁以下占比63.4%,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57%,返乡创业者、本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多元背景交织成独特的人才图谱。
培育环节则充满创新张力。在高铁岭镇白果树村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后备干部们在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接受培训;潘家湾镇首创的“田园党课”把课堂搬到蔬菜大棚里。除了沉浸式学习,嘉鱼还推行“三级导师制”:每名后备干部既有乡镇领导作为理论导师,又有村支书担任实践导师,还有农业专家作为技术导师。
簰洲湾镇复阳村的“90后”小伙殷德洲,身兼创业者与村干部双重身份,他科学种植绿色蔬菜,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促进农资经济蓬勃发展。
动态管理机制始终保持人才活水奔涌。嘉鱼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打开数字化管理平台,226份电子档案实时更新,每季度考核数据、群众满意度评分、重点项目完成度等一目了然。
2023年以来,已有16人因考核不佳被调出库,同时补充27名新发现人才。渡普镇杨家咀村的退役军人孙显辉,因在防汛救灾中表现突出被破格增补入库。这种“能进能出”的机制让后备队伍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最关键的使用环节体现实践导向。嘉鱼县推行“领办实事”制度,要求每名后备干部至少负责一项民生实事。高铁岭镇八斗角村的周佳丽服务香柚发展,一家一家摸底、一户一户做工作,最终流转土地3000亩,形成了全县第一个香柚种植基地,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3万元。2023年换届中,9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其中3人当选村副书记。
这些年轻人正在改变乡村治理生态。在官桥镇,电商直播团队让土特产销往全国;新街镇晒甲山村的后备干部设计“村民说事”制度,让群众矛盾化解率提升至90%。他们的实践印证了链条式培养的价值:不仅为2026年换届储备了骨干,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夕阳西下,张思远还在蔬菜大棚里和农户讨论新品种试种方案。他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嘉鱼实践的深层逻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唯有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育生态系统,才能让更多“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光芒。
这片长江之滨的土地正在证明,当新鲜血液与乡土智慧深度融合,新时代的乡村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特约记者 皮道琦 通讯员 杨弘儒)
编辑:hefan
上一篇:
嘉鱼税务创新“快办清单+闭环台账”机制 实现办税服务质效双升
下一篇:
嘉鱼举办培训会 为旅游人才“充电赋能”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 周阳)“小伙子手艺不错,剪了头发之后,我感觉清爽多了。”在市区文笔路区电信公司附近,一家名为“尚...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 周阳)“小伙子手艺不错,剪了头发之后,我感觉清爽多了。”在市区文笔路区电信公司附近,一家名为“尚...
20日中午,去朋友家做客,碰到准备安装空调的周波和他的同事。
20日中午,去朋友家做客,碰到准备安装空调的周波和他的同事。
邓昌炉“3·5”学雷锋日,市区160辆出租车变身“救护车”。为了拯救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男童,咸宁“90后”妈妈捐献造血干细...
尹峰在万物复苏、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09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全国人大代表、“90后”女村官程桔,倾心尽力为企业...
采访时间:4月10日采访地点:秀玉红茶坊采访人物:“90后”柳夜, 5年前读书时接触到陶艺后,便深深迷上了这门艺术,成为了重...
据悉,近年来,赤壁市委组织部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组织系统自身建设,以“五型机关”创建为载体,坚持学习...
据悉,胜利茶厂茶旅融合体项目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茶叶加工坊、文创商店等,打造集茶叶加工、品茶、茶膳、产品展示和售卖...
在她看来,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的发饰承载着一种生活美学,她要坚持做下去,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