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你提出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村委会已经研究,正在进行集中处置。”1月28日晚,通城县四庄乡庙下村支书金明月在微信群里给村民留言。
这是近两年来,金明月每天坚持在庙下村“群众之家”、“党员之家”两个工作微信群回复村民、党员提问的一个缩影。
2014年6月,庙下村“群众之家”和“党员之家”微信群同时开通,先后吸纳191名村民加人“群众之家”微信群;全村40名党员中,除3名因年纪太大不会使用手机微信的老党员外,有37人加人了“党员之家”微信群。
“微”出阳光透明村务
“是微信群帮我圆了致富梦。”1组村民、种植大户金四平赞天天和农田打交道,一直希望能在2组和3组交界处修建一个小型拦水坝,以解决附近500多亩良田的灌溉问题。
去年2月,金四平在“群众之家”微信群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响应。村委会顺水推舟,通过乡政府向县农办申请立项,及时落实了拦水坝建设。
据了解,近两年来,庙下村通过“群众之家”微信群,不仅及时收集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还通过政务、村务信息公开,使村民足不出户,能全面了解、掌握村里的大小事情,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成为打造“阳光村务”新探索。
“微”通党建“神经末梢”
“你们在村里开展‘主题党日+’,我在手机上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虽然途径不一样,但学党章受教育一点也没落下。”今年1月9日下午,在外务工的庙下村党员邹关健,通过“党员之家”微信群参加今年第1期“主题党日+”活动后,在微信群里留言。
邹关健是庙下村的一名流动党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发展。去年年初,庙下村党支部启动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村干部通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邹关健,并把他“拉”进了村“党员之家”微信群,使他过上了正常的党组织生活。
如今,庙下村的所有流动党员,都像邹关健一样,在村“党员之家”微信群里“安下了家”。一条条党建微信,一篇篇党建文章,既让远在他乡的党员感受到了来自家乡、来自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微”出为民利民好作风
“6组贫困户金秋明家去年养了7头牛,后天将宰卖,有需要牛肉的群众请及时到他家里去买,也算是帮他一把。”1月4日晚,村党支部副书记卢大富在村“群众之家”和“党员之家”微信群里“吆喝”,帮金秋明推销牛肉。
6日当天,金秋明家宰了3头牛,350余公斤新鲜牛肉被村民抢购一空。
除了在微信群里“吆喝”,帮村民们办事,庙下村村干部们还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天在微信群里“汇报”各自分管工作进展情况,并现场拍照上传,以便村民监督。
“自己分管的工作总拖后腿,村民不说自己脸上也挂不住。”如今,一个比学赶超、主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的服务风尚,正在村干部之间蔚然形成。
“工作作风变扎实了”、“是个办实事的人”……微信群里,“扔砖”的少了,“点赞”的多了,群众都说,小小微信群不仅方便了群众,更温暖了百姓。(通讯员 吴新来 杨伟民 皮江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隽水镇油坊村流行送盆景 去陋习美化环境
下一篇:
通城在外创业人士共护“生命源” 扮靓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