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升颜值兴文化助增收 通城“三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8-02 10:42

通城,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因“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而得名,素有“鄂南明珠”的美誉。

近年来,通城县加强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利用山水文化资源,以“商旅、农旅、文旅”相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两山”创建示范县等荣誉。

刷新生态颜值,商旅融合带动村民同富

绿柳低垂,白云飘荡,亭榭掩映在碧水河边。走进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

谁能想到,曾经垃圾满河堤的横冲村,通过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以前生活垃圾随手提着就丢河里去了,晴天苍蝇满天飞,下雨垃圾满河漂。现在村庄规划好了,环境好了,我们爱护环境的意识也上来了”村民陈望荣说。

生态宜居,规划先行。2018年,横冲村被纳入“通城县美丽乡村示范点”,县政府投资2000万元,硬化刷黑公路2.8公里,改造屋顶立面98户,栽种苗木20000株,拆除违建23处1260平方米,完成厕改268户。

“遵循村庄规划,结合村庄交通区位优势和现状建设基础,补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流转土地,大力发展产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60岁的横冲村村民李明才,早几年在山东种植果蔬。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其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7年投资100多万元,在横冲村创办了果蔬种植基地,种植火龙果、草莓等水果,带动周边十多户村民共同富裕。

横冲村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思路,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的“同富模式”。截止2020年底,全村共有合作社15个,村级集体经济从负债到每年超过10万元,实现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走近横冲村同富广场,整齐的红叶石楠在盛夏的阳光下生机盎然。广场边酒缸错落有致,水池中出水独立的青铜酒樽格外醒目。

北港镇总人口不足4万,却有1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开办酿酒作坊。

夜幕降临,火红的灯笼依次亮起,北港镇龙门村“龙门客栈”门庭若市。

“龙门客栈”以酒文化为主题,集餐饮、民宿粮酒文化展示、农产品销售等于一体。是北港镇壮大粮酒产业,塑造酒文化品牌,着力打造的一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自4月1日试营业以来,龙门客栈日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

龙门村原先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近年来,通过村庄规划,发展酒产业,建成“龙门客栈”,村民共奔小康。

“依托北港镇现代农业、粮酒文化等优势,商旅结合,实现村民、企业、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北港镇党委书记赵伟岭说。

“‘龙门客栈’采取‘酒产业+酒文化+旅游’的经营模式,推进粮酒产业发展与旅游、研学、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试营业期间‘整合资源要素,突出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值得学习借鉴。”今年3月,市委书记孟祥伟率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参会代表来北港参观考察时说。

激活山水资源,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

从县城往五里镇左港村善源谷,碧绿的桂树沿着宽敞刷黑的柏油路依次排开,稻浪在一望无际的碧绿中起伏。

“三年前车都进不来,年边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稍不注意车就陷在泥里。”大坪乡花墩村村民胡向阳说,在左港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之前,他在这里接了墙外装修的事做,路况不好的场景记忆犹深。

左港村原是一个集边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708户3898人,贫困人口233户749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

激活山水,规划先行。2018年,左港村善源谷成为“通城县美丽乡村示范点”之一,通城县先后投资1.3亿元,对长江水系左港湖源头的相师山善源谷改造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通过村庄规划,左港村硬化通村公路17.5公里,直通每一户村民家门口,道路两边植树2万多棵,铺设绿化草坪1万多平方米,居民房前屋后立面改造并种上花木,100盏景观灯、400盏太阳灯,点亮着村庄的夜晚……。

水让善源谷变得灵动,山让善源谷愈发沉淀。漫步善源谷中,溪水潺潺,清风送爽。“积善桥”灵秀、“行善桥”厚重,“思善亭”雅致;穿梭善源广场、一幅幅以“善”文化为题材的墙画十分惹眼,宣传忠孝礼义传统文化的宣传栏随处可见;站于善源谷上,青瓦白墙,翠竹松海,恍若仙境。

“村庄环境变好,旅游开始不断涌入,我开餐馆信心更足了。”胡向阳说,他虽是外地人,但是看中善源谷的前景,在村内租了民房,做起了餐饮生意。

“红心火龙果一年挂果15批,今年6月至今已经销售4万斤,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左港村胡江波说,目前,果园有14位脱贫户务工,年均增收1万元。

胡江波流转闲置山地70多亩,创办四季果园,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为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左港村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发展种植、加工产业,让农民就近就业。

“在家种田一年赚不到两千块钱,现在借助当地旅游开发,一年能有一两万收入。”脱贫户付平说。

左港村从美丽乡村示范点转型发展为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孝善文化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民宿,打造传承文化研学基地,打造“一山一水一境界”的美丽乡村旅游画卷,带领老百姓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厚植文化底蕴,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有女不嫁内冲郎,山高路远水还长。”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句俗话,是大坪乡内冲瑶族村边区、山区、库区的真实写照。

内冲瑶族村原名内冲村,位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处的大坪乡药姑山腹地,在2018年前,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古村落。

2017年12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咸宁市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通城县为“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以药姑山为主的古瑶文化正式揭开面纱,内冲瑶族村逐渐被世人所知。

全球近400万瑶胞苦苦寻找的圣地,大量瑶族先民生活遗迹,赋予药姑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极为难得的旅游资源。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2018年6月,通城县委、县政府依托古瑶文化底蕴,投资5980万元,启动内冲瑶族风情村项目,建设瑶望千年广场、古瑶文化博物馆、古桥遗址湿地公园、东冲古瑶文化碧泉等人文景观,打造“中华古瑶第一村”;立足药姑山旅游规划,以“瑶望千年,药韵楚天”为主题,为美丽瑶乡量身打造了“一轴两环三片”的总体规划。

“以前叫我作上亲客我都不来,现在呵,一月来四五次还不够,还要花钱呢!”大坪乡村民的一条抖音短视频在网络不胫而走。

乡村振兴就是文化振兴。走近内冲瑶族村,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檐饰砖雕、亭廊木屋、龙犬牛角等瑶族建筑元素随处可见。

“县里成立有古瑶文化学会,乡里成立有大坪诗联书画协会,各种文化组织在内冲瑶族村交融,让内冲瑶族村文化更有深度和广度。”大坪乡党委书记吴红艳说。

“药姑山上中药全,只缺甘草与黄连。”明朝李时珍在药姑山采药编写《本草纲目》后,此俗语便流传了下来。

“利用林下资源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果蔬采摘基地,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内冲瑶族村已建成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300亩野生茶园、50亩柿子基地及林下黄精种植20亩。

“以前要致富,除非药姑山的石头能变成钱。现在好了,开饭店旅馆,一天就有300多元的收入。”内冲瑶族村一组贫困户胡梦保的儿媳妇幸福挂在脸上。

胡梦保一家6口人有两个残疾人,打工无地方,致富无门路,在内冲瑶族村旅游兴起后,开起了瑶乡饭店旅馆,一家人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通城县建设瑶乡大药谷景区,以瑶、药文化为主题,以溯溪、环山近3公里步道为主线,将瑶乡风情、山水田园、中医药文化创建融于一体。五一期间,“瑶乡药谷”开放,当日接待游客二万多人。

“立足文化旅游,提质产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全民共奔小康。”通城县县委书记刘中英多次在乡镇调研中说。

据了解,内冲瑶族村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全村342户早已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达45万元。“规划村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通城经验值得全省推广学习。”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猛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上如是说。(文/图 通讯员 胡雄文)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搭上“云快车” 通城农品热销全国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