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声响起处,一辆辆满载爱心物资的车辆驰骋在道路上;一队队身穿“唐爱会”红马甲的志愿者行走在路上;一股股慈善爱心暖流在隽水大地涌动着,直达村村户户,温暖着群众的心窝。
虽是寒冬,通城却不冷!
这一股股爱心暖流来自通城县唐爱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唐爱会”),一直奔流了5年,这股济困暖流温暖了近千名群众,阔步前行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这股助学暖流似一束光,照亮了数百名寒门学子的求学路;这股慈善暖流让尊老爱幼之风吹遍通城大地,乡风更文明,乡村更美丽。
2020年1月23日,正是大年初一,通城县塘湖镇在外创业的王高华、黄祖国、葛志强、刘族兵、黄文明等10多位乡贤发起成立了唐爱会。
5年来,唐爱会秉承创会宗旨,在敬老孝亲、奖学奖教、助残济困、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传递爱心、播撒慈善,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5年来,唐爱会募捐善款过千万元,捐助超千万元。
5年来,唐爱会入会会员和参与志愿者达300多人。
奖学奖教 爱心照亮求学路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冬日暖阳下的通城县塘湖镇凉亭完小教学楼内书声琅琅,操场上红旗迎风招展。
12月24日,唐爱会又一次走进凉亭小学,举行第五届奖学奖教颁奖典礼。
唐爱会会长王高华在致信中提到,我们精心设立这个奖学奖教机制,旨在激励全体师生在新学年勇攀高峰,衷心期望教师能持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这所很有现代感的小学,其实是广东红珊瑚集团董事长、唐爱会会长王高华曾就读的小学,也承载着许多像他那样刻苦求学同龄人的童年梦想和回忆。
幼时的王高华曾暗暗立誓,将来学有所成定要回报家乡,四十多年后的他兑现诺言,和10多位乡贤成立唐爱会,每年个人捐款200万元,率先奖学奖教,并提议设立教师教风奖和学生道德奖。
周玉秀是众多获得资助的学生之一,从上高一起至今年8月拿到“通城文科状元”的成绩单,她说特别要感谢唐爱会多年来对她的支助,让她有机会选择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她希望能成为一名教师,也变成照亮他人前行路上的一束光。
周玉秀家是四庄乡大源村低保户,一家七口生活,5个子女上学,费用全靠父亲在附近村里垒石坎。母亲种10亩薄田,补贴家用。家中5个子女全部考上大学,今年老四周玉秀考入华中师范大学,16岁的弟弟周玉灵跳了一级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双喜临门。
“孩子们很不容易,学费全靠家人打零工和政策的帮扶,没有唐爱会的关照,就没有一家五人考上大学……”母亲的话有些哽咽,女儿是她的骄傲,更是家庭的希望。
小小支助,温暖众人心;大家齐动手,浇得满园春。红珊瑚药业通过唐爱会定向发起,每年支助县一中、塘湖中小学、五里镇湾头小学等130名困境学生、三好学生;葛志强助学基金每年支助塘湖镇38名困境学生;李中平北港丰衣小学基金每年捐资20万元;黄祖国每年定向捐助黄袍中学5万元;汪春建每年定向支助荻田小学2万元;黄江龙在大埚完小设立奖学奖;葛红伟及爱心人士王亮飞对塘湖镇中心完小优秀老师、思德标兵及三好学生给予奖励……还有副理事长汪国胜、夏显文等,他们的奉献像阳光一样,洒在奖学上,也照耀在助教上,一中教室内防近视照明灯、凉亭小学操场外防摔伤悬浮地板、一个个宽敞整洁的活动场所,都是爱心助学的缩影。王高华对身边的朋友和受到资助的学生说:“奖学是力所能及,成功全靠学生个人努力。”
在一次奖学助学活动中,就读县一中的方小琪接过助学金,勇敢地问唐爱会秘书长章秀珍:“阿姨,我能到台上讲几句感激的话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小琪走上讲台,步子虽透露着胆怯,声音却很洪亮,她说:“希望长大后能像王总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唐爱精神传承下去!”
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简单质朴的话语,感动了唐爱会的每一位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激励着每一位唐爱会的会员无怨无悔地奉献。
奖学助学不仅普惠着学生,也感动着教师。塘湖镇黄袍中学教师聂海燕说:“教师教风奖既是激励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品行。”
聂海燕是黄袍中学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经常用“潜心播种,静待花开”勉励自己,在教师和学生中口碑好,被评为“师德标兵”。
黄袍中学也在奖学新风的激励下获得了全县乡村学校中考第一名,一颗敬师重教的种子自此在塘湖老区深深埋根,良好师德师风示范效应逐渐扩散至北港、五里、隽水等全县十多个乡镇中小学。
敬老孝亲 文明新风吹城乡
一床床棉被、一盒盒月饼、一袋袋保健品……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唐爱会十多次走进塘湖福利院开展敬老慰问活动,志愿者们主动帮孤寡老人整理衣服被子,打扫房间卫生,陪老人聊天拉家常,让老人倍感关怀和温暖。
“对百岁以上的老人,我们会进行慰问,并送上长寿牌匾,请知名书法家为他们写春联。”唐爱会副会长刘族兵说,一方面,老人接受牌匾和春联后会感到很光荣,觉得日子过得有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在邻里乡亲中形成敬老孝亲的良好风俗,教育我们年轻一辈要尊敬、孝敬长辈,把这种民风传承下去。
在塘湖镇图垅村,住着一位名叫刘先保的105岁老人,老人子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每年都去看望他,送长寿牌匾、对联。前几年去看他时,他正扛着从山里砍的竹子回来,身体硬朗得很。”刘族兵回忆道,百岁老人在塘湖镇还真不少。
对百岁老人予以尊重,对敬老孝亲模范更要激励。2020年,唐爱会对塘湖镇8名敬老孝老模范、9名敬老孝老个人予以奖励,并在乡里传扬他们的孝善事迹,号召广大民众向他们学习。
塘湖村村民王五刚是敬老孝亲模范,他自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父亲78岁中风,他与妻子照料父亲5年多时间,父亲房间没半点异味。邻里见面就夸他们是好儿子、好儿媳。
九九重阳,情暖老人。重阳节是敬老爱老的关键时间节点,也是唐爱会最忙碌的日子。“有一年,我和唐爱会几名志愿者对4名百岁老人进行上门慰问,一户一户地走访,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老人谈谈这些年的变化。”唐爱会副会长黄祖国介绍,很多老人都感念党的政策好,现在的生活好。
王高华的母亲80多岁高龄,也是唐爱会的会员。她深知农村老人生活的不容易,有一次跟着志愿者队伍一天跑了17个村(社区),给家庭不宽裕的老人送去棉袄、牛奶、米油等生活用品,深夜回到家里还说一点都不累,并表示以后有类似的活动记得叫上她。
82岁老人中风偏瘫、76岁老人久病卧床、89岁老人双目失明、92岁老人孤苦无依,面对各种境遇不好的老人,唐爱会都会组织志愿者上门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慰问和帮扶,为老人送去慰问金、米、油等生活急需物资。
在唐爱会和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塘湖老区10多个村(社区) 敬老孝亲、邻里相助、村民争做好事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好青年、好孝子、好媳妇、好家庭等,凉亭村青年王亮飞,致富不忘造福乡亲,修水渠、挖水塘、维修祖堂、献爱心奔走在路上;大埚村在外创业者返乡请村民集体过大年,为村里老人洗脚、拜年;荻田村村民们主动让出菜地,共同打造村文化广场……如今的通城,一股股文明新风吹遍了城乡。
助残济困 志愿服务暖人心
一次次爬坡过坎的走访、一份份沉淀厚实的礼物、一张张纯真无瑕的脸庞……唐爱会还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队长姜贤甫边回忆边数说服务“足”迹,表示他们这个群体中有很多都是党员,他们都是自发、自费参与,备些干粮上山下乡跑一整天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志愿者们到马港镇平湖村入户慰问,恰巧遇上修路,挡住了前行的路,所有人都从车上下来步行,肩扛几百斤物资,翻了好几公里山路,全程没一个人喊累。”秘书长章秀珍说,志愿者的热情很高,大家相互鼓励、追光前行。
急其所急,助其所需。一年三节是唐爱会的固定志愿服务日。“在我的印象中,有一家人很特殊,一家四口人,婆婆中风瘫痪在床,丈夫肺癌晚期,儿子患上麻痹症无法走路,全家生活来源基本靠政府、基金会、爱心人士救助。”党员志愿者林群芳说,我们除了慰问金,还给他们准备了生活用品,连纸尿裤都想到了。
心连心同献爱心,手牵手齐伸援手。
12月25日,寒风凛凛,唐爱会今年第三次踏入特殊学校的大门,带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给孩子们送来营养丰富的牛奶、香甜可口的糕点、新鲜的水果等,价值3万余元。
每当唐爱会志愿者们走进通城特殊学校,一群可爱的“折翼天使”就会迅速簇拥着过来,他们有的打着手势,有的高兴地向志愿者聊起近期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我们都很喜欢叔叔阿姨到学校来,他们不仅给我们送牛奶、带糖果,还能陪我们一起玩游戏。”正扮演老鹰的金小艾边说边把糖果递给旁边的同伴。
“我觉得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这些孩子虽然很特殊,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时刻。”志愿者谢黎朋介绍,特校有一支轮滑代表队,在2023年参加湖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特奥轮滑比赛,拿到了4金3银2铜的好成绩,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七名,真心为这些孩子们感到骄傲。
塘湖镇是集老区、山区、边区、库区、苏区于一体的乡镇,持证残疾人上千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占一半以上。2023年,唐爱会携手其他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助残活动,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物资等共计七万余元,并极力想办法,多方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一批批志愿者身体力行影响下,唐爱会志愿者服务队由37人扩大到300余人,在奖学奖教、助残济困、敬老孝亲、特定性扶贫等领域处处有志愿者的足迹;公益事业、大型赛事、公共场所都有他们的身影。
笃行公益事业,传递大爱火种。未来的道路上,唐爱会将把温暖送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身边,携手更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将爱心奉献进行到底。
“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这是唐爱会的承诺,也是实践。
通讯员 刘建平 程隽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城县烟草专卖局召开零售客户座谈会
下一篇:
通城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期间,唐爱公益慈善基金会还会加强与五里镇帮扶对接,将学校纳入资助范围,让更多的学龄儿童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0月30日,在塘湖镇黄源千亩油菜示范基地,一片片绿苗被雨水淋得透亮。 今年,...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7日,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河边一派忙碌景象:十几个村民正在拾捡河堤上的垃圾,2台挖...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陈坤报道:整田、移苗、插秧,不一会工夫,水田里便呈现出了一行行整齐的秧苗……6月16日上午...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吴海峰、黎朝阳报道:昨日,通城县塘湖镇黄塅千亩油菜示范基地上,一片农忙景象。冬闲农田已经完成翻耕...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程慧、通讯员陈兵、杨友平报道:“村里帮我争取了5000多元的危房改造金,现在地面硬化、墙面装修都完工了...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0月30日,在塘湖镇黄源千亩油菜示范基地,一片片绿苗被雨水淋得透亮。 今年,...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7日,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河边一派忙碌景象:十几个村民正在拾捡河堤上的垃圾,2台挖...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陈坤报道:整田、移苗、插秧,不一会工夫,水田里便呈现出了一行行整齐的秧苗……6月16日上午...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吴海峰、黎朝阳报道:昨日,通城县塘湖镇黄塅千亩油菜示范基地上,一片农忙景象。冬闲农田已经完成翻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