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丁伟、通讯员苏金彩报道:除了走亲访友,逛庙会集市,如今,到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很多人过年的新选择、新风尚。
今年是乙巳蛇年,1月30日至2月8日,通城县博物馆举办“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活动,活动以“灵蛇纳福 文物话史”为主题,通过图文展板展示全国蛇元素文物。
2月1日,蛇元素文物图文展第三天,记者走进通城县博物馆,“蛇舞新春”“新年大吉”“巳如破竹”等红色标语、装饰画随处可见,馆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前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图文展很有意思,也很应景,我们不出远门就能了解全国的蛇元素文物,孩子们也对生肖文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带着小孩前来参观的刘女士说。
据了解,此次蛇元素文物图文展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蛇舞丰年”3个章节,共计32块展板,涵盖青铜器、兵器、印玺、陶器、陶俑、衣服、饰品、木雕等上百件套文物。
2021年7月,通城县博物馆新馆开馆。新建馆建筑面积4082平方米,常设展厅2540平方米,设隽邑通城、藏礼于器、异彩纷呈、千年风流、血沃乡土、楚风瑶韵六个主题展厅,另还有一个序厅与一个临展厅。常设展厅展览主题为“隽水通城·人杰器方”,分为历史、文物、古迹、名人、战争、民俗六个板块。2024年8月,通城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
“因为孩子在这里工作,我和老伴已经连续三年在通城过年。参观博物馆是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方式,通过博物馆我们对通城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武汉的市民杨爷爷说。
通城县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今年该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策划了一系列春节活动,包括节前的剪纸、年画活动,节中的蛇元素文物图文展。这些活动能够让市民在参观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收获美好的春节记忆。
编辑:hefan
上一篇:
春节服务不打烊 通城推行“预约+延时”政务服务
下一篇:
【新春走基层】供销两旺生意忙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施仕寨、李珊珊报道:10月28号,在通山县博物馆,一群小小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将历史文物的“前世今生”展...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春节期间,咸宁市博物馆以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和展览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2月19日是传...
此次活动将汉服秀与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金枝玉叶——中国古代贵族首饰艺术专题展”相结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
咸宁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刘念通讯员彭禹希“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咸宁市博物馆,博物馆2012年开馆……”13日早上9点30分,...
通过对镇馆之宝三国时期的宝鼎铜镜以及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钱币、陶器等出土文物的了解,加深了孩子们对故土嘉鱼的认识。
4月7日,来自2000公里外的哈尔滨市书法家袁志亮向市博物馆创作、捐赠的抗疫书法作品——《孔雀来兮》,表达自己对抗疫一线医护...
5月17日,市博物馆在咸宁万达广场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展示咸宁文物保护成果,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为了让更多人...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彭禹希报道: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四批国家。此次评选不仅为我市提高优质公共...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实习生陈斯昊通讯员彭禹希潘灵)1月25日, “《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
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具权威的风向标,反映着城市的历史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