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通城“红绿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07 09:59

通城县塘湖镇地处鄂赣交界处,“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将“红绿”资源相结合,走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

夏至时节,在塘湖镇黄袍山的花生种植基地里,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花生长势喜人。到了花生增产的关键时节,鲁直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彩云不敢有丝毫马虎。

“盛花期过后,我们的花生就开始‘压根’。前几年花生的产量是不高的,去年压了一部分之后,产量达到了以往的两倍,所以今年准备把这些花生全部压一遍。”刘彩云说。

所谓“压根”,是指在花生根部覆上一层土,从而提高产量,这也是刘彩云摸索出来的种植技巧。几年前,刘彩云返乡创业,看中的就是这里海拔600多米,土壤肥沃,含硒量高。她带领大伙儿从种白花生开始,到如今的黑花生、水果花生,扩大的不仅仅是种植面积,价值也翻了几番。“一斤白花生只能卖六七块钱,黑花生的干花生现在能卖二十几块钱一斤。2024年种植面积基本上1200亩左右,覆盖了整个通城县,今年连同江西的达到了2000亩,全部保价回收。带动一两千名农户户均增收三四千块钱。”

富硒产品,供不应求,刘彩云借助直播带货打开市场,也帮助周边农户销售玉米、竹笋、腊肉等本地特产。为促进富硒农特产品销售,当地还在公路旁建设了交易中心,方便村民就近寄递。

“主打卖富硒米,还有茶油、野生蜂蜜、干菜等农产品,一年营业额大概100多万元。”塘湖镇黄袍山驿站农特产品交易中心销售负责人夏高明说。

黄袍山下,就是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和塘湖镇红色广场。近年来,当地还修缮扩建了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通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河革命烈士纪念碑旧址、“革命母亲”黄菊妈纪念馆及陵园旧址,这些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以前这里是个很穷的地方,到现在发展旅游业,各行各业都发展得很好,完全是大变样了!”通城县塘湖镇文化站站长夏宏魁感慨道。

此外,当地还通过举办全国自行车户外挑战赛、赏花节等大型活动,有效将人气转化为财气。“湘鄂赣周边的游客上来户外登山的,都喜欢爬我们黄袍山,游客也越来越多。”随着游客纷至沓来,2023年7月,刘彩云将民宿客房从6间扩大到24间。

如今,在“红绿融合”资源加持下,当地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年均接待游客16万人次、各级团体600余个。

据塘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兵介绍,该镇致力于打造“绿色观光+红色教育+运动康养”精品线路,持续推进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叫响“黄袍富硒”品牌,以幕阜山绿色产业带为核心,围绕油茶、红色文化、自行车运动等打造“一村一特”景观节点,推动“农房变客房”,努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讯员 皮江星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城村企携手 共建农业产业基地
下一篇: 通城县200余名组工干部集中“充电” 锻造组织铁军助力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