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质” 通城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10-14 09:21

咸宁网讯 记者丁伟、特约记者付婧烨、通讯员刘建平、刘颖报道:近日,记者从通城县举行的“品古瑶新韵  赏金秋盛景”文旅产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城文旅产业已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质”,形成“山水有韵、文化有魂、产业有特色”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通城地处幕阜山脉腹地,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既有“三溪九港十八洞”的生态禀赋,又承载“千年古瑶、红色热土”的文化基因。

依托这份生态与文化双重优势,通城县围绕游客多元化体验需求,精心构建“三色”主题线路:古色人文体验之旅——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瑶服饰、戏剧等文化魅力;红色文化探寻之旅——依托湘鄂赣苏区丰富资源,重温罗荣桓元帅等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绿色山水康养之旅——串联黄袍山油茶园、大溪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景区,成为金秋休闲康养的热门选择。

目前,通城县已形成以古瑶文化、红色印记、绿色生态为核心的多层次景区矩阵,拥有A级旅游景区9个。其中,药姑山古瑶村作为4A级景区,是湖北省独特的古瑶文化核心展示区,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黄龙山风景区等5个3A级景区各具特色,还有大溪国家湿地公园、九井峰茶文化品赏园、善源谷、瑶祖故里大观园等共同支撑起“山水有韵、文化有魂”的旅游态势。此外,通城还成功培育2个省级旅游名村和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有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为凝聚发展合力,通城县在我市率先成立文化旅游业促进会,吸纳152家会员单位,覆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同时联动本地文艺团体,搭建起“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平台,有效破解了行业发展壁垒。在此基础上,通城还积极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文旅合作,通过推出旅游一卡通、设计跨区域互游线路等举措,实现区域内客源互送、市场共拓,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当前,通城文旅产业已步入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地将重点围绕项目招商、业态融合、品牌创建、消费促进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项目谋划上,通城县聚焦产业链短板,已谋划包括“八百壮士文化园”在内的27个特色文旅项目,并积极利用进博会、异地商会等平台开展精准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业态提升上,将推动景区康养、研学功能拓展,探索利用涂附磨具、云母产业的领先优势和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深化农旅融合打造研学基地,使工业、农业成为旅游新亮点。品牌创建上,将积极推动“药姑山垒石遗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城打锣腔”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鼓励景区、住宿设施争创更高等级。

未来,通城县还将持续举办各类节庆赛事活动,并着力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丰富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在通城既能感受山水人文之美,也能享受多元消费乐趣。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通城县石南镇中心完小举行消防疏散演练
下一篇: 加快推进城市道路、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改造项目建设 通城:城市更新绘就民生新画卷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