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李江湖报道:“以前,我们在湖上作业,由于信息不畅,同行间无法互通有无,现在政府在库区建起了‘掌上信息港’,哪里鱼多鱼少可以互相通报。”12日,通山县慈口乡渔民朱钟前表达了对信息服务最直观的感受。
朱钟前口中的“掌上信息港”指的是该县以3G手机为服务终端,面向全县库区渔业专业户、农技人员、经纪人、渔业合作社提供渔业生产监管、经营账务管理、市场行情查询、产业政策和农技服务咨询、同产业人员间互动交流的信息服务平台。
此前,因为信息的不畅,以打渔和水产养殖为生的富水库区6个乡镇的群众频频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去年,大畈镇和平村就有6个养殖户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技术指导,错过了季节性鱼病防治最佳时间而导致死鱼减收。
今年上半年这个情况反映上来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和水产部门高度重视。水产局长成忠兴设想,要是有一个远程网络平台,运用数字媒体、远程呼叫、双向可视等现代信息技术,把全县1525艘渔船信息纳入网络体系,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掌上服务信息。他把这个想法跟县电信公司磋商后,双方一拍即合,并于6月初达成了合作建设“掌上信息港”的意向。
眼下,通山电信公司已投入100万元在全县涉水乡镇建立了4个信号基站,免费发放了1500个3G智能终端,实现了富水湖电讯信号全覆盖,全县近10万涉渔群众就可通过终端,点对点享受市场动态、疫情通报、产业政策、价格行情、天气播报等信息服务。
在山口村6组渔民朱美锁看来,“掌上信息港”最大的益处是提高了安全系数。他说:“‘掌上信息港’开通后,通过手机能即时查收到天气预报,在大风大浪的天气就不用外出捕鱼。”
成忠兴说,渔民只是“掌上信息港”受益的一方面。
以前,水产部门想组织库区渔民进行鱼病防治培训,产业政策宣讲,开展渔船例行检查,但由于信息闭塞,每次都形成不了规模效应,渔业生产安全也无法保障。现在,通过“掌上信息港”,这些短板都迎刃而解。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