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焦元德、左倩报道:“这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牌匾作用真大,帮了我的大忙啊!”27日,通山茂润森达林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光华由衷感叹。
近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开发了5000亩优质油茶和泡桐基地,但由于经济实力和资质条件限制,过去很难争取到农业重点项目招投标,无法参与低丘岗地改造项目。
“以前,我都是自己掏腰包搞林地平整、路网建设、苗木定植,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现在凭借市级龙头企业证书,我可以直接参与全县低丘岗地改造招标项目,不仅可以得到一笔项目资金,还可以满足我的用地之需。”黄光华高兴地说。
原来,通山县过去低丘岗地改造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只有专业从事土建工程的公司才有资格参与。但问题是,中标的公司不考虑整地后的综合利用,往往用挖机平整低丘岗地,结果把地表的有机质覆盖层破坏了,使得改造后的土地难以种植经济作物。造成的后果是:中标造地的公司不种植,而急需用地种植的企业却得不到可用的土地。
为改变这一现状,今年来,该县提出“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的新思路,对于投资50万元以下的项目,直接明确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施工单位,直接承担项目施工,不进行招投标;对于投资为50万元以上的项目,采取邀标方式,确定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施工单位,承担项目施工。
为了将这项政策推行到位,该县由国土局牵头,对已批项目、正在申报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对照项目图一件件落实到相关地块,并要求在土地平整后种植经济作物,成活率为100%。
据了解,该县共申报省级低丘岗地改造项目6个,建设规模7.62万亩,项目预算资金1.52亿元,可直接“输血”到全县48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目前,正在实施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9个,面积2768亩,被9家龙头企业“包揽”。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