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以农业现代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为抓手,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在开发标准化种养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品加工、农游观光“二三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作为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的大畈镇在“接二连三”创新扶贫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据统计,该镇今年在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中,已开发林特基地1.45万亩、水面养殖1.14万亩;新增合作社24家、种养大户135户;有1750人回归创业。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富水湖龙珠湾生态度假园、富水湖花海旅游观光项目。目前,全镇13个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了库区农民“人人都有经济林,户户都有致富路”的发展势头。
植绿养鱼激活山水
“这两千亩油茶,就是在镇村做好林地流转后,与村民合股建立的。”8月26日,板桥村的天宇农林公司总经理虞少伟说。
“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各村依托山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采取村委+公司+农户+基地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以产业带动发展,以发展推动脱贫。让农户通过林地或帮扶政策相关资金入股,参与分红,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刘鹤明说。
同样,在该镇鹿眠塘、杉木园等村,相继引进了回归人士建立的油茶、水果、花卉、畜牧、水产基地,让库区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务工途径和增收渠道。
在板桥、和平、鹿眠塘等3个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村,该镇利用荒山资源,已新建油茶基地3万亩,果园5000亩;利用富水库区水面,发展网箱1万口、围汊养鱼3000多亩。
精品加工提升产业
笔者在该镇的特产店看到:柑橘、干鱼、茶油、麻饼等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些特色农产品,是大畈镇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出来的富民强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麻饼是大畈特产。我家世代以麻饼传承,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实现了一年四季生产,且市场供不应求,还带动全镇20多家从事饼业加工。”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章建说。
据了解,该镇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0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达到1.65亿元,仅从事麻饼生产的企业就有24家,拥有“阳春园”等农品商标8个。
“我镇按照品牌化、标准化思路,在抓好规模化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茶加工、水果加工、水产加工产业,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走出大畈库区,‘富水鱼、大畈虾’成为特色佳肴。”镇委副书记徐良开说。
农游休闲挖掘潜能
每到双休和节假日期间,在地处隐水洞景区周边的隐水、西泉、板桥村,80多家农家餐馆、特产店铺门前,停靠着来自各地的小车、大巴车,生意特别兴隆。
“我原来一直在外打工,通过旅游开发和政策扶贫,才回家建起了这‘五星级’农庄,每到双休假期,前来隐水洞游玩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年赚十多万不成问题。”西泉村乡土人家农庄程诗虎激动地说。
“我们在产业扶贫上,做到‘四大优先、四轮齐驱’,即优先项目对接、优先资金融合、优先资源流转、优先设施投入;同时,以能人带富,鼓励兴办经济实体;以山水增富,扶持开发种养基地;以景区促富,支持农户兴建生态农庄;以干部帮富,做好贫困户结对扶贫解困。”镇长程刚介绍说。
传承人文创意新村
大畈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民间文化底蕴丰富,物质文化活跃,这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走进板桥、西泉、白泥等村,民居整齐有序、村庄绿意浓浓、村湾环境优美,民居中的“门楣楹联、姓氏祠堂”比比皆是。
在下杨村清澈奔流的腾龙溪中,每天前来漂流的游客接二连三……
在隐水洞出口处,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2.5亿元的石文化园正在紧张施工……
在板桥、和平等村水库岸边南山上,今春种植的“樱花带”苗木郁郁葱葱……
“我镇按照基地景区化、种养生态化、乡愁浓郁化的发展思路,把体验互动元素融入农业产业开发中。特别在‘一湖一洞’沿线上,规划发展一批农业采摘、农家体验、生态漂流等,让库区农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镇党委书记金大德说。(通讯员 焦元德)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吹响精准扶贫集结号 心贴心帮扶实打实解困
下一篇:
通山县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 五方面工作见成效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赵忠志 通讯员刘茜)“吃农家饭、游古民居、看田园风光、体验农耕生活,这种乡村旅游模式实在是太好玩了...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骆谭明报道:近日,笔者从省旅游局获悉,嘉鱼县天宝山庄、伴湖山庄分别被评定为省五星级农家乐和三星级农...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远远、通讯员蔡祖峰报道:近日,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下发《湖北省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项目实...
15日,通山县大畈镇西泉村“乡村人家”农家乐老板程诗虎迎来了一个忙碌的周末,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隐水洞观光客。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