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特殊的群体,却演绎着别样的美丽,绽放着异样的光彩。在这个不寻常的冬日,记者走进咸安区3.4万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感动。
安居工程
让残疾人重拾家的温暖
“感谢政府,我家妻小这个冬天不再冷了。”6日,进城多年的无房残疾人晏国雄热热闹闹地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时说道。
新家是咸安区政府投资300万元为18户贫困残疾人兴建的住宅小区——“阳光家园”。自2009年开始,该区实施 “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计划,至今已让60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其中,30余名城镇残疾人住进了廉租房,发放补贴资金73万元对102家残疾人的危房进行了改造。2013年5月,向阳湖镇新建一家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为25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只有用爱心来浇灌,用责任来担当,3.4万残疾人集体就是阳光家园。”咸安区残联理事长徐栋梁说。
康复工程
让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
“妈—妈,我—爱—你”,6日下午,在永安办事处西街,被评为 “康复明星”的5岁女孩褚梓菡正在叫妈妈。这名脑瘫女孩经过两年的康复治疗,如今已能和同龄小朋友一样正常生活学习。
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和投入,咸安区是力尽所能。2010年起,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连续三年被列为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6名残疾儿童年均获8000元的资助;全年投入康复经费100万元对192名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康复,对30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对173名适配辅助器具的残疾人进行帮助。
该区让残疾人专职委员还兼任康复协调员和阳光家园辅导员,通过调查残疾人状况和康复需求,并及时组织医院送医药下乡,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服务。
多年来,该区以永安、高桥、阳光社区示范康复站为样板,服务残疾人1223人次。
贴心服务
让残疾人爱满心田
如何服务好残疾人?咸安区残联在探索中总结出一套好办法。那就是横到边、纵到底的残疾人组织服务体系。
全区残疾人多分布在不同的乡镇社区。为送服务到基层,满足不同受助对象需求,该区在全市率先将残联组织覆盖到村,在165个村(社区)成立了盲人、肢体、聋哑、智力、精神五类残疾人协会, 挂牌成立178个社区康复站,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均配备了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
同时,完善了残联基础设施建设,该区争取资金35万元维修了办公楼,添置了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办公用品,构建服务中心平台,实现了办证、就业、法律援助、假肢服务、辅助器具服务、盲人按摩等七个服务项目进中心。
如今,全区1600名特困残疾人每年可领取600元的生活补贴;农村残疾人新农合参合率、城镇残疾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城乡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已达到100%。
“多亏残联的帮忙,让我圆了电脑梦!” 去年,大幕乡金鸡山23岁的下半肢瘫痪的女孩张细兰,在残联的帮助下,得到碧桂园赠送的新电脑和电信公司安装永久免费赠送的4M宽带。她默默将网名“冷酷的心”改为“感恩的心”,并通过上网获得幸福的爱情。(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袁燕 刘丰华 耿建明)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