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 正文

白衣执甲映初心 ——记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医生熊良淦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31 08:59

本网讯(记者:葛建伟)每天,清晨七点的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的灯光已亮如白昼。熊良淦熟练地穿上白大褂,指尖划过听诊器的瞬间,仿佛触碰到了28年来始终滚烫的初心。这位1974年出生的共产党员、全科副主任医师,用近万次诊疗、无数个坚守的日夜,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医者仁心"的生动注脚。7月28日,记者带着羡慕之心,佩服之情,走进该院,“零”距离采访他。

方寸诊室里的"暖心答卷"

"熊医生,您看我家小宝这学期才感冒一次,真是太谢谢您了!"今年1月6日,咸安区浮山街道盘泗洲社区的谭爹爹捧着一面绣有"医技仁心,杏林芳华"的锦旗,颤巍巍地送到熊良淦手中。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位医生对患者长达半年的持续牵挂。

谭爹爹的孙子曾是医院的"常客",每月总要因感冒发烧来“报到”。熊良淦不仅细致诊治,更耐心叮嘱:"孩子体质弱,光靠吃药不行,得中西医结合调免疫,再配上每天半小时户外活动。"他特意在病历本上画出锻炼计划表,每周通过微信追踪孩子的饮食起居。半年后,曾经瘦弱的孩子变得结实,出勤率在班级名列前茅。

这样的"售后服务"在熊良淦的工作中早已成常态。他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位患者的联系方式,下班后回复咨询信息常常到深夜。"患者找你,是把命托付给你,不能敷衍。"他总说,医生的诊室不止在医院,更在患者需要的每一个瞬间。从初诊时的细致问询,到康复后的跟踪回访,他用"家人式"关怀,在医患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

生死线上的"硬核担当"

2020年新冠疫情最吃紧的时刻,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日接诊量峰值近300人,防护服、N95口罩等物资告急,科室人员却要承担常规3倍的工作量。"每人12小时轮班,谁都不能退!"作为科室骨干,熊良淦第一个签下请战书。

连续高强度工作让他率先感染新冠病毒。为不影响同事和家人,他在发热门诊坚持24小时坚守岗位。发着高烧的他,一边输液一边梳理患者信息,防护服里的汗水浸透了一层又一层。有位疑似患者情绪崩溃哭喊:"我是不是不行了?"他摘下护目镜,用布满红血丝的眼睛直视对方:"有我们在,一定能挺过去!"在最危险的两个月里,他接诊发热病人1000余例,精准转诊50余例,用专业与勇气筑起生命防线。

这份担当源于过硬的本领。从医以来,熊良淦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先后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重症处置等先进技术带回基层。他的病历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诊疗心得;科室的书架上,摆满了标注详尽的专业书籍。"医术是医者的生命线",这句话被他写在工作笔记的第一页,更刻进28年的临床实践中。从业至今,他实现了零医疗事故、零患者投诉的纪录。

清风正气里的"行医准则"

“治病是医生的本职,您康复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面对患者康复后送来的水果篮和红包,熊良淦总是这样婉拒。在医疗行业面临诸多诱惑的当下,他始终坚守"不开大处方、不拿药品回扣、不收患者红包"的三不原则。

一次,一位难产产妇的家属偷偷将红包塞进他口袋,他发现后立刻交到住院处充作医药费。"你们把信任给我,我不能让这份信任变味。"他不仅自己坚守底线,还在科室推行"阳光诊疗"制度,公开药品价格和诊疗流程,带动同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多年来,他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这份干净与纯粹,成了他最亮眼的勋章。

大爱无疆中的"奉献底色"

除了诊室里的坚守,熊良淦的脚步还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周末的福利院,总能看到他为老人量血压、听心肺的身影;春运的客运站,他帮返乡旅客抱孩子、拎行李,顺便普及急救知识;冰雪灾害时,他凌晨五点就到社区扫雪除冰,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作为党员志愿者,他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被评为"咸安区优秀志愿者"。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投身公益:妻子是社区义务调解员,儿子经常去敬老院表演节目。这个普通家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用爱与奉献诠释着"家"的意义。

从1998年的"全市抗洪先进个人",到"咸宁好人""湖北省文明家庭",再到疫情期间被20多家媒体报道的"最美逆行者",熊良淦获得的荣誉能铺满一桌,但他总说:"荣誉是加油站,不是终点站。"

如今,51岁的熊良淦依然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在发热门诊和急诊室之间奔波。白大褂的袖口磨出了毛边,听诊器的胶管泛着油光,这些细节记录着一位医者的坚守。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只要还能拿起听诊器,我就会站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

在咸安区妇幼保健院的长廊里,那面"医技仁心,杏林芳华"的锦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照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也见证着一位医者用28年光阴书写的承诺——护佑生命,永不褪色。


编辑:葛思宇

上一篇: 咸安区高桥镇:“以工代赈”变“输血”为“造血” 铺就白水村致富路
下一篇: 师者如光育“花蕾” ——记咸宁市香城学校教师徐丽丽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