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22日,笔者走进咸安区马桥镇仁窝村的莲藕基地,眼前的景象格外喜人——广袤的藕田上荷秆林立,看似平静的表面下,60至70厘米深的泥塘里,密密麻麻地藏着饱满的莲藕,一场热闹的丰收图景正悄然展开。
仁窝村的莲藕,从生长之初就占据了“天时地利”。这里的藕田采用就近的山泉水灌溉,为莲藕生长提供了稳定舒适的环境。不仅如此,村中的塘泥松软肥沃,村民多年来坚持使用生物肥、农家肥,割草泼洒肥田,全程遵循生态有机的种植理念,杜绝化学污染,让每一根莲藕都保持天然的纯净。
更值得一提的是,仁窝村种植莲藕有着悠久历史,据村民说早在宋朝就有种植莲藕的传统,近些年已开始规模化种植,且始终坚守传统种植精髓。如今基地主打的九孔莲藕,更是品质出众的优良品种——没有藕带、不结莲子,将所有养分集中在藕身,造就了其清脆甘甜的独特口感。据介绍,这种九孔莲藕淀粉含量不足普通莲藕的一半,生吃脆如雪梨,汁水清甜;凉拌或生炒时,又甜似蜜饯,无论何种吃法,都能让人品尝到食材最本真的鲜美。
自半个月前开始,仁窝村的莲藕基地就进入了采收期,这场丰收将持续到明年清明之前。今年,基地的莲藕迎来大丰收,亩产达到4000斤,这样的产量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在基地里,59岁的刘大爷正忙着徒手挖藕。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探入泥中,顺着藕尖慢慢往前摸。“挖藕可得有耐心,20分钟才能挖出一根完整的藕。”刘大爷一边说着,一边展示着自己的成果。他告诉笔者,自己每天早上5点就来到藕田,和另外4名村民一起劳作,一天下来能挖200斤左右。虽然今年的藕因为塘泥情况,挖起来比往年稍费力,但刘大爷笑着说:“多种几年,泥塘更适应了,后面就好挖了。”
现场,一位村民还挖出了一根长达一米八、重达八斤的“莲藕王”,引得众人纷纷惊叹。仁窝村党支部副书记冯家瑜指着一片藕塘介绍:“这片塘产出的藕,已经卖了2万元,按照现在的行情,效益十分可观。”
仁窝村的莲藕产业能有如今的规模,离不开村集体的努力。2023年冬,面对年轻人外出打工、藕塘撂荒长满芦苇的困境,仁窝村启动“拯救老藕田”计划。2024年底,村集体以300元一亩的价格,成功流转20亩土地用于莲藕种植,还投资8万元改造藕塘和水位控制系统,在保留传统莲藕种植优势的同时,引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让老藕田焕发生机。
目前,基地的莲藕以10元一斤的价格对外销售,消费者也可到基地直接购买。据了解,该产业已带动周边52名劳动力实现务工增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谈及未来,仁窝村有着清晰的规划。村里打算在现有20亩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建30亩,且已谈好意向,未来将继续种植莲藕,并搭配养殖桂花鱼、香莲,打造多元化生态农业模式。同时,村里计划推行精细化管理,对每一块田的肥料、水量进行严格控制,进一步提升莲藕品质;还将探索真空包装技术,让仁窝村的好藕能卖到更远的地方,走向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从昔日的烂泥潭到如今的丰收田,仁窝村用一根小小的莲藕,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通讯员 王媛媛 陈漱玉 许伟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安区黄畈社区家庭教育解锁亲子沟通新密码
●文/记者王奇峰图/记者张仰强通讯员谭崇飞申丽萍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在旗袍秀、舞草龙、腰鼓等节目暖场后,喜庆歌舞《荆楚...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以来,亿万农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洪涝等自然灾害,以汗水浇灌出丰收...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秋天,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文/记者叶子庞赟图/记者毛亚轩通讯员皮道琦)。
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为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获得国家级生态农场荣誉的湖北福...
让我们以丰收节为契机,向耕耘致敬,为丰收礼赞,给乡村蓄能,让更多目光关注“三农”、更多资源投向“三农”、更多力量建设...
通过“产地到会场”全程深度体验,立体推介嘉鱼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
据悉,此次活动分为“颂丰收”“亮丰收”“趣丰收”“云丰收”“链丰收”“绘丰收”“智丰收”“品丰收”八大板块,集文艺展...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谭宏宇、通讯员皮道琦报道:5月17日,嘉鱼县马鞍山电力排灌站, 20台巨大的蓝色电机一字排开,站长赵忠...
金灿灿的玉米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处处是一派“又到玉米丰收时”的喜人景象,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声...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咸宁主会场活动在赤壁举行共庆丰收分享喜悦咸宁网讯记者 吴文谨报道:金秋咸宁,田畴似锦,砖茶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