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入朝参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死神擦肩而过,立下三等功;
1972年来到咸宁后,她主动去了条件艰苦的企业工作,退休返聘后仍继续工作10年,不领一分钱工资;
进入新时代,她多次教育子孙后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日前,记者在咸安浮山街道书台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走近这位“深藏功与名”的革命英雄——张德老人。
16岁参军入伍,成为“最年轻的战士”
张德原名张吟梅,1934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城。
“1950年春,我在家对面的学校看到了征兵的告示,就前去报名。‘管事的’问我,‘小鬼,你有什么特长?’我还即兴表演了一段……”提及当年,88岁的张德打开了话匣子。
张德的父亲是县里学校的校长。受到家庭熏陶,她从小能歌善舞,就这样进入了文工队,后来又被送到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和训练,再后来被破格招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文工团的一员。
在那之后,张德积极参加形体、才艺等各类训练,训练之余还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虽然条件艰苦,但16岁的张德没喊过一声苦,甚至写了一篇题为《哭是弱者的表现》的文章,鼓励战友不怕苦、不怕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1年3月,张德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入朝参战,是部队里最年轻的战士。
“在战斗前线,我是一名卫生兵,被分在三分院,主要负责抬伤员、包扎和护理工作,总之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走。”谈起抗美援朝的经历,张德感慨颇多。张德回忆,那时行军都是晚上,敌人一直在打照明弹,由此落下眼疾,得了夜盲眼。
两次与死神擦肩,荣立三等功
1952年1月,美军在实施“绞杀战”一再受挫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和人道主义原则,在朝鲜战场实施细菌战。下战场回营地的第二天,张德“回归热”发作,流鼻血、高烧不退,幸好及时得到救治,才躲过一劫。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从前线下来后,张德重新当回文艺兵。为了活跃阵地气氛,志愿军十五军政委谷景生指示文工团到前沿连队开展坑道文艺宣传。为了慰问前方的战士,张德和战友经常要爬上高山顶,然后从大雪山顶上滑下去,才能到达部队所在的地方。到达部队后,她们一方面收集前线连队的英雄事迹进行说唱表演,另一方面培养文艺骨干,让战士们自编自演,鼓舞斗志。
有一次慰问途中,张德和战友刚爬到一个坡上,敌人战机轰鸣而来,扔下数枚炸弹。带队干部突然大吼“趴下!”幸好张德反应及时,才幸免于难。
1952年12月,张德因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忘己救治伤员,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
见过无数生死,更加珍视和平
经历了黄继光堵机枪眼、战友邱少云被火活活烧死,又亲眼看见细菌战夺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说到这,张德不禁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在战场上见过无数生死场面的她,希望大家记住战争的残酷,更加珍视和平。
1953年7月底,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派遣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前去慰问经过浴血奋战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慰问团于9月组建完成,由贺龙任总团长,康克清、老舍等14人为副团长。10月5日,慰问团从北京出发,13日在平壤市举行慰问大会。10月25日是志愿军出国参战纪念日,慰问总团在贺龙总团长的率领下到达志愿军总部,检阅了志愿军仪仗队,并接受了志愿军文工团的献花和总部指战员的夹道欢迎。
“当时我被安排给朱总司令夫人康克清献花,还和她一起跳了舞,气氛十分热烈。”回忆当时的情景,张德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时至今日,张德依旧珍藏着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赠送的纪念章。
躬身基层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回国后,张德和丈夫袁文生(1981年病逝)由野战部队转到地方部队,先后在孝感、荆州等地工作,最后服从组织安排,随军来到咸宁。
刚回国那几年,张德主动请缨无偿做部队家属的管理工作,并先后生育了四个孩子。为了工作,她请保姆照顾小孩,自己将身心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印象中,只有晚上才能看到妈妈。”采访中,张德的三女儿告诉记者,虽然父亲是军分区副政委,但一直教导子女不能搞特殊,母亲也总是主动带头干脏活累活。
1972年,张德随丈夫工作调动来到咸宁。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张德婉拒了组织安排的政府单位,毅然去了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的开元印刷厂。
作为分管党务和人事的副厂级领导,工作中张德坚持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当厂里集中建设职工宿舍时,她带头晚上加班义务投劳,还主动将分配的一套住房让给没有分到房准备结婚的职工;退休返聘后,她回单位工作十余年,不领一分钱工资……
“以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张德说。
不搞特殊化,优良家风代代传
“母亲一辈子只想到集体的利益,从不考虑自己。”张德的三女儿说。
多年来,张德的精神指引着子女四人坚定革命信念,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
如今,四个子女均已退休,轮流照顾母亲,对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每当他们遇到困难,都会与母亲同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当时和我一同赴朝作战的战友,很多人早就不在了,而我还活着,能受到很好的照顾。除了因为我有几个孝顺的子女,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谈及今天的幸福生活,张德感慨万千。
她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教导后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听了张德前辈的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深受启发。全体同志都应该以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浮山街道书台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文文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欢 王奇峰 通讯员 袁佳丽 黄育芳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农商行金桂支行副行长陈巍 以“勤”和“情”赢得“信”
下一篇:
小提琴爱好者沈文 奏出生活新色彩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饶敏马丽娅年幼时经历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吴炳堂同几位战友一道下山取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到山...
●全媒体记者饶敏马丽娅年幼时经历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吴炳堂同几位战友一道下山取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到山沟,舀...
吴炳堂同几位战友一道下山取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到山沟,舀到了一点水,他匆匆赶回时,却发现其他战友全被击中,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丽娅通讯员龚洁琼“我没想到日子会过得这么好,更没想过还有这么多人记得我……”9日下午,崇阳县铜钟乡...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23日在黑龙江伊春考察时,专程看望了上甘岭林业局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一家。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利利)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凤凰社区有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孟维慰,在他的平静生活中埋藏一段难以...
专访志愿军老战士赵启仲子弹擦脖而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龙钰人物简介:赵启仲,四川成都人,生于1929年5月, 194...
题: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钢铁战士新华社记者刘济美、高玉娇“面对黄继光老班长铜像,我庄严宣誓:高擎英雄旗帜,传承英雄精神。...
题:“绿水青山就是总书记给咱指的新门路”新华社记者陈聪、徐凯鑫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23日在黑龙江伊春考察时,专程看望了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