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坚强,幸福就在眼前
父母重病在床,弟妹还在咿呀学语
16岁少年孱弱肩膀撑起一个家
母亲患有肺心衰心脏病,9年来,每个月有20天要在医院度过;5个月前,父亲又出了车祸撞断了腿,躺在床上无法行走……15岁男孩甘振成毅然辍学回家照顾父母,小小少年用孝心感动了邻里。
甘振成一家借住在浮山办事处银泉社区蔡巷57号姨妈家。他的母亲艾何顺,今年41岁,2005年被检查出患有肺心衰心脏病。为了给母亲治病,甘振成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如今,艾何顺每个月都还要在医院治疗20天左右,每个月药费就要1000多元。雪上加霜的是,去年8月份,父亲甘春华又被车撞断了右腿,在医院躺了3个月后,只能躺着静养。
甘振成的父母都已半身不遂,失去劳动能力,而他家中还有7岁的弟弟和5岁的妹妹。为了挣钱给父母看病,养活弟妹,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的甘振成,只能放弃学业辍学回家。
1月25日上午,记者在甘振成家看到,他母亲全身浮肿,不能做任何重活,父亲也只能拄着拐杖做些简单的家务,懵懂无知的弟妹们在一旁嬉戏玩撒。甘振成则在姨妈家帮忙做房子,来贴补家用。
说起儿子,母亲艾何顺一直以泪洗面,社区干部也都偷偷转过身抹眼泪。他父亲甘春华无奈地说,他的腿已经不听使唤,而且经常疼痛难忍,每当需要翻身或者大便时,甘振成都会立即出现在他的身边。如今,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但是为了让弟妹吃饱饭,甘振成总是不吃早饭、拼命干活,省下钱来给弟妹们吃。
“以前放学回到家中,都是妈妈做好饭等我。现在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妹妹们又小,我一定要照顾好他们。”甘振成坚定说:“我们这个家需要顶梁柱,父亲倒了我要站起来。我读不了书,但要努力挣钱,送弟弟妹妹们去读书。”
“这个家庭太苦了,可更苦的是这个孩子。”甘振成的一位邻居说,小甘爱学习,去年全国奥数竞赛还考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可惜的是孩子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我们可怜大人,更可怜这个苦难的孩子。 (葛利利 雷勋梅)
女儿身患重病,66岁老母亲甘当“保姆”
母爱让绝症女子创造生命奇迹
正值壮年的女儿突发罕见运动神经元疾病,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毅然挑起照顾女儿的重担。
2008年,家住温泉金叶社区的虞桂霞被查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身体出现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甚至连正常说话的能力也逐渐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虞桂霞的丈夫带着她走遍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医院,均被告知无药可医,病人最后会因为肌肉持续萎缩渐渐丧失生命力。
虞桂霞卧病在床,每个月还得服用大量药物维持生命,而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丈夫1000多元的微薄工资。看着女儿乱糟糟的家,已经66岁的王凤英毅然决定前来照顾重病的女儿。
“每天给女儿喂饭、洗澡,好像又回到了她小时候一样。”王凤英说,只要自己的身体还能动,照顾女儿的担子就不会交给别人。
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的虞桂霞,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年幼的儿子放学归来,趴在床头跟她讲述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每当此时,她那已经僵硬的脸颊总会艰难地露出丝丝笑容。
当初被医生判定时日无多的虞桂霞,不知不觉竟已走过了5个年头。老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对年幼孩子的牵挂,支撑着虞桂霞坚强地活了下去。 (胡莹)
中风致残,妻子弃幼子出走,七旬老母身患癌症
残疾汉子拄拐杖支撑破碎家庭
自己中风致残后,妻子狠心抛下6岁儿子而去,73岁的母亲又患有癌症,生活无法自理。这一连续的打击,43岁韩喻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强地去面对生活,用蹒跚的脚步支撑起整个家。
韩喻家住温泉但家湾巷。3年前,刚从部队当兵回来的他,因高血压引发了中风,从而导致失语以及右侧肢体瘫痪。随后,妻子便离家而去,抛下了年仅6岁的儿子。见到儿子家庭破裂,韩喻的母亲十分着急,本就患有肺炎的她,病情越来越严重,直至半年前在医院确诊为肺癌后,便一病不起,现在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从此,除了每天在工地上拼命干活外,韩喻又担负起照顾母亲的重担。
记者看着眼前这个拄着拐杖,行动不便,说话只能勉强发出几个字的男人,很难想象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备好一天的饭菜;然后出门去工地打工;中午赶回家喂母亲吃午饭,接着再返回工地。平日里,母亲要上厕所了,韩喻只能艰难地把母亲慢慢扶起坐到痰盂上,等母亲方便完,他已经累得一身是汗。
“他一个月只有四五百元的工资,已经很难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现在这个房子已经两年没有交房租和水电费了,幸亏碰到热心的房东,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就没有再催交房租了。”母亲周金荣叹了一口气,抹了一把眼泪,心酸地说。 (石晴)
相继身患癌症,却依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夫妻俩相互搀扶携手战胜病魔
在咸安区同心路社区,一对七旬夫妇先后患上了乳腺癌和肺癌 。面对病魔,两人没有因恐惧而退缩,反而互相扶持去战胜疾病,并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成为了社区里的“大忙人”。他们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社区所有的人,为社区带来了欢乐和喜庆。
这对夫妇就是72岁的黄绍南和68岁的赵月娥。黄绍南是一名铁路局的退休职工,赵月娥则是一名下岗工人。
2005年,赵月娥不幸患上了乳腺癌,查出病情后,她担心花钱太多,又无医保不能报销,曾一度拒绝治疗。黄绍南获悉她的心理后,耐心劝导,让她慢慢改变了观念。与此同时,黄绍南瞒着老伴四处借钱,默默为她筹借医疗费。在黄绍南的努力下,终于借到了5万元为妻子治疗。在治病期间,黄绍南一直陪伴悉心照顾,帮助老伴挺了过来。
经过5年的药物治疗后,赵月娥最终度过了复发的危险期。本以为雨过天晴,夫妻俩可以好好生活了。可没想到是,去年11月,黄绍南在洗澡时发现背部有个肿块,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出患上了肺癌。
这一噩耗,让赵月娥失声痛哭,可黄绍南却在一旁不停安慰妻子,声称两人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为了治好丈夫的病,让他好好的活下去,赵月娥开始坚强起来,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发动儿女们出钱出力,一起为黄绍南治病。一周后,黄绍南住进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治疗。至今,黄绍南已化疗了4次,精神状态和身体恢复得很好。
赵月娥说,黄绍南还需要化疗5次,基本上可以度过危险期,这让他们全家人欣喜异常。
同心路社区党委书记刘银娟说,黄赵两老在社区的口碑很好,社区里的大事小事,他们都热心参与。修路时义务帮工、小区值夜班、打扫清洁、帮小区邻居带孩子……哪里都都能看到俩人快乐的身影。也许是他们夫妻俩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心态,让他们携手战胜了病魔。 (陈志茹)
妻子患病七载 丈夫不离不弃
“这么多年,要不是他的悉心照顾,我早就不在人世了。”说起丈夫曾令华,妻子邓仁芳满怀深情地说,是丈夫7年的不离不弃的坚守,才让她能幸福地活了下来。
曾令华和邓仁芳是咸安浮山办事处青龙社区大畈香料厂内的一对平凡夫妻,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原本,他们过得幸福的生活,经济虽不宽裕,但日子倒也过的自在。可就在2005年开始,邓仁芳经常感冒,随后又血流不止。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她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从此,邓仁芳开始长期住在医院。
记者在曾令华家里看到,夫妻俩住在一个60平米的小房子里,家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邓仁芳幸福地说,曾令华很爱干净,自从她病了后,家务活都是他做的。“发病时,刷牙、洗脸、梳头这样的事情,都由他代劳了,尽力让我能开心。”说起丈夫,邓仁芳一脸的陶醉。
“以前他们夫妻俩日子还过得去,可是自从邓仁芳病倒后,一次手术费就要8万元,每个月的药费就要1500元左右,生活得很艰难。”邓仁芳的邻居说,为了不让妻子操心,曾令华只能背着妻子拼命打工挣钱,可年近50岁的曾令华一个月也只有1500元的收入,连药费都付不起,还有女儿读书费用,为此夫妻俩欠了很多的债。
听到邻居介绍自家的困境,邓仁芳乐观地说:“钱没有不要紧,只要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开心生活就够了。我病了这么多年,丈夫对我不离不弃,我已经感到很知足,很幸福了。” (葛利利)
收废品养活重病妻女 大丈夫乐观坚强
女儿患有心脏病,生活无法自理;妻子患有严重哮喘,精神失常,郑四新就靠着收废品来养活重病妻女,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依然乐观坚强。
郑四新一家住在温泉万年路社区原矿山机械厂宿舍。房子外面光线明亮,而一进屋内,便是一团漆黑,房间内还有一股难闻的怪味。
郑四新原是市矿山机械厂职工,自2006年工厂改制后,他便下岗了。随之而来的各种压力也来了,21岁的女儿一直患有心脏病,基本不能自食其力,需要照顾,更无法正常工作。而他的妻子患有严重哮喘,精神失常,也需要人照顾。
重病在身的母女需要照顾,郑四新没有退缩,先后做过清洁工、保安等工作,但由于年纪较大,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太大,郑四新无法坚持下来。
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多次找工作受挫,郑四新最终只得选择收废品。每天,他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大声吆喝收购破铜烂铁和旧书旧报,赚点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郑四新说,收废品也是在用自己的劳动赚钱,无论遇到多大困难,自己也不会放弃,相信他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徐育军)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赤壁市一餐馆突发大火被消防部门扑灭
下一篇:
咸宁市北站不打表“的哥”各领罚200元
《人民的名义》中欧阳菁受贿之事露马脚,要求李达康将自己送上飞机。侯亮平等人于是开着五辆警车,拉着警笛,在高速公路上追...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方达星 通讯员柯国强)5月2日早上7时30分,通山县通羊镇李渡村小学门前,一名年轻男子手持一把...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利利 通讯员 甘仕友)男子小李和女子小陈分手后,小李不愿意放下这段感情,于是经常打电话或...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我就是你们要寻找的杨芬。”昨日一大早,香城都市报记者就接到了一位读者来电,称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