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
5月初,咸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本报发出呼吁,希望全国各级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同为长眠在咸安区石头嘴山岗上的赤岗中南烈士纪念地50位为国牺牲的烈士寻找亲人(本报5月17日曾报道)。
近日,安葬在赤岗中南烈士纪念地的其中一位烈士——广西百色籍烈士黄有芳家人已找到,其77岁女儿与孙辈、曾孙辈三代人即将启程来咸宁祭拜。
●献身革命,矢志不渝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头塘村村民黄定森家的大门上,金光闪闪的“光荣之家”光荣牌格外引人注目。
在黄定森家,放置着一张关于太爷爷黄有芳的光荣证书,上面写着:黄有芳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特颁发此证,以资纪念。
关于太爷爷的事情,38岁的玄孙黄定森更多的是从同村老人口中得知。黄定森介绍,太爷爷黄有芳原名黄有为,是乡里小有名气的木匠。
黄有芳早先参加过奉议县(现田阳县)农民赤卫军,战斗异常艰苦。在同村人商量着要一起回乡时,他选择留在赤卫队,继续参加革命。他对同乡说:“我要跟着红军走。”1947年12月,他参加了解放军。因怕连累家人,他改名为黄有芳。
1950年3月,黄有芳因战受伤,送至位于湖北咸宁县(现咸安区)汀泗桥的中南军区荣军学校。后因救治无效病故,被就地安葬。
●接力寻找,代代传承
1946年,黄有芳妻子就撒手人寰,留下5个孩子,大儿子当时只有 10岁。黄有芳生死不明,五个孩子分别被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妈领养,直到土改后,才回到村里居住。
1988年,黄定森家里收到了田阳县政府于当年8月1日颁发的光荣证书,家人才知道黄有芳已经牺牲了。至于牺牲在哪里,怎么牺牲的,家人都不清楚。
黄定森家里现存太爷爷黄有为当年在家打的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还有一只鸟笼。经过岁月的抚摩,这些旧家具已经油光发亮。虽然破旧,但家人一直舍不得换掉,因为那是一家人对太爷爷的念想。
每年上坟祭扫时,家人在太奶奶坟前都会在心里呼唤:“太爷爷,您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和太奶奶团圆呢?”
●烈属圆梦,缅怀先烈
5月20日,吃过晚饭后,黄定森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浏览新闻,突然看到今日头条弹出的“ 广西百色烈士黄有芳长眠赤岗中南烈士纪念地,他的亲人如今在哪里”的信息。
黄定森揉了揉眼睛,立即坐直了身体,“我太爷爷就叫黄有芳,真就被我找到了?”黄定森赶紧点进去,认真比对了起来。“没错,没错,就是我太爷爷。”
黄定森立即给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和咸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打去了电话。黄有芳成为中南烈士纪念地继柳宪章和陈荣光后,第三位找到亲人的烈士。
如今,黄有芳烈士的兄弟早已去世,他的5个孩子中,只剩下一位小女儿黄典贤还健在,今年77 岁了;孙辈只有老二还健在,曾孙辈有(黄有芳大孙子一房)黄定森三姐弟和(黄有芳二孙子一房)两堂兄。
“真的很激动。没想到在我这一代终于找到了太爷爷,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下来了。”黄定森说。
“我一定要去咸宁祭拜他。”黄有芳女儿黄典贤说,自己刚会走路时,父亲就牺牲了,“我从小没有见到过父亲,从来没有得到父爱,但是我一直都很想念他。”
咸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杨志明表示,黄有芳烈士的亲属持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介绍信来中南烈士纪念地祭扫,该局将派专人接待,为烈士亲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田阳县坐两小时大巴到南宁,从南宁坐6小时高铁就到咸宁了。”黄定森说,他正在积极与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然后和二叔、两个堂兄一起,带上二姑奶,到咸宁赤岗中南烈士纪念地祭奠。
编辑:hefan